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井喷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截止2015年底,我国共48条城市院线,年度放映场次5046.96万场,观众人次达126220万次,票房收入为439.118亿元。“IP”电影作为其中异军突起的内容源力量更是引人瞩目。然而对于“IP”项目的开发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尚未行成科学的系统化开发模式,并且不同于欧美对“IP”的开发,国内“IP”开发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存在四大问题。如:在短时问内把一部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同期还会上线手机游戏,追求赚取短期收益;改编的控制力仍存在问题;对于“IP”的理解目前还存在狭隘性;对优质资源的划分狭隘,催生出对资源的哄抢现象。故本文提出新的“IP”定义及概念,按照世界电影产业惯例,将新“IP”规范于“文学财产”(Literary Property)+“潜在财产”(UnderlyingProperty)的范畴,并将其定义为:那些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可跨媒介运营的内容。 在重新定义“IP”后,作者通过对已完成的“IP”电影项目《狼图腾》长达12年的实际开发、操作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市场“IP”项目的成败,提炼“IP”电影开发指标,并设计出“IP”电影市场价值开发VCCM模型。根据VCCM模型可对“IP”电影项目从价值(Value)、主创(Creator)、内容(Content)、营销(Marketing)四方面入手,共计18项指标进行科学评估。 本文设计的VCCM模型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由于文化、生活环境、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除了功夫片以外的其它类型中国电影尚无法进入全球的主流市场,甚至无法进入香港、台湾的电影市场,因此VCCM模型目前只适合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电影市场价值开发。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发展,作者相信未来市场、政策、大众消费习惯将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电影终将进入全球主流市场,而VCCM模型也会随之更新,实现其对于世界“IP”电影市场开发的完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