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环孢素A(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中的变化,探讨其与NSAA患者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和分析MCV、RDW检测在NSAA患者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初诊NSAA患者101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3例,均予CsA联合司坦唑醇方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用日本希斯美康公司sysmex-XE-5000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取得MCV、RDW值,同时判定治疗疗效。通过比较各观察时间、不同疗效患者的MCV、RDW值的差异,绘制MCV、RDW的ROC曲线,分析其与NSAA患者疗效的关系及在疗效预测中的价值。结果:1.NSAA患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点、不同疗效分组间的MCV、RDW存在差异(P均<0.05),但在时间与疗效分组间均无交互作用。治疗前MCV、RDW与性别、年龄、WBC、ALC、PLT、ANC无相关性(P均>0.05),与ARC呈线性正相关(P<0.05)。2.NSAA患者治疗前MCV、RDW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在治疗3个月,获得治疗疗效患者治疗前的MCV水平与未获得疗效者无差异(P=0.186),在治疗6个月,获得治疗疗效患者治疗前的MCV水平高于未获得者(P=0.011);而获得治疗疗效的患者治疗前的RDW水平在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均低于未获得者(P均<0.05)。3.MCV、RDW预测NSAA患者疗效行ROC曲线绘制,治疗3个月RD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P=0.000)大于MCV0.605(P=0.074),最佳预测临界值分别为15.55%和97.55fl,敏感度分别为75.6%和80.5%,特异度分别为73.3%和46.7%;治疗6个月RDW的ROC曲线下面积0.647(P=0.011)大于MCV0.645(P--0.012),最佳预测临界值分别为15.55%和104.6Ofl,RDW、MCV的敏感度分别为62.3%和54.7%,特异度分别为70.8%和75%。4.根据临界值MCV、RDW预测NSAA患者CsA联合司坦唑醇的治疗疗效,治疗3个月,MCV≥97.55fl组疗效优于MCV<97.55fl组,RDW<15.55%组疗效优于RDW≥15.55%组(P<0.05);治疗6个月,MCV≥104.60fl组疗效优于MCV<104.60fl组,RDW<15.55%组疗效优于RDW≥15.55%组(P<0.05)。5.影响NSAA患者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早期疗效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MCV联合RDW检测与NSAA的早期疗效无关。治疗前RDW、ARC均为影响NSAA患者早期疗效独立的预后因素。治疗前ARC<20×109/L,RDW≥15.55%,预测不易获得治疗的早期疗效。6.对84例ARC≥20x109/L的NSAA患者,通过RDW临界值分组比较疗效,RDW<15.55%组疗效明显好于RDW≥15.55%组(P=0.000)。结论:1.MCV检测不能作为NSAA患者早期疗效预测的参考指标。2.RDW检测可以作为预测NSAA患者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早期疗效的参考指标,其联合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参数,能更准确预测NSAA患者的疗效。3.RDW检测技术条件成熟,方法简便价廉,对考虑今后加入RDW作为危险分层标志,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