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重整中银行债权保护问题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产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它是破产企业财产在债权人之间的公平分配。在一般情况下,银行是破产企业的最大债权人,银行因此可能成为企业破产的最大的受害者。在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与其他种类的债权在法律地位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我国银行债权与其他普通债权相比较具有金额巨大、涉及国家金融安全和信用安全等特点,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具有重要影响。银行债权通常因为担保行为而成为担保债权,具有法定优先受偿权。银行金融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础,银行债权的实现程度也是银行发挥社会中介作用的基础,但遗憾的是,无论是《企业破产法》还是《商业银行法》都没有给予银行债权足够的重视与保护。本文针对《企业破产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制度对破产重整程序中银行债权保护的不足,探讨在破产实务中通过完善破产重整计划草案强制批准制度、债转股机制的法律设计,以及提高破产重整中银行债权人的参与权三方面来加强对银行债权保护,在银行债权人首先享有债权人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同时从银行债权特殊保护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为破产重整立法提出建议,完善我国企业破产重整法律制度,为企业破产重整程序中银行债权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建议。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我国的破产重整制度的概述入手,通过梳理银行债权在破产重整程序中的性质和债权分类,阐释银行债权与其他债权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性及特殊性。从破产重整中银行债权无法有效实现及破产重整的成功依赖于银行债权人的支持这两方面出发,分析在破产重整中对银行债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从银行债权保护的立法现状入手,分析在破产重整中现行法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所做的贡献,并通过重钢重整案件分析银行债权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保护不力的现实情况以及该案件对保护银行债权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在我国企业破产重整中对于银行债权的保护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包括破产重整计划草案强制批准制度存在问题、债转股机制的法律设计存在问题以及银行债权人在破产重整程序中的参与权不足,这都影响银行债权人权益的实现与保障。第三部分:针对我国企业破产重整中银行债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一是完善破产重整计划草案强制批准制度,包括完善破产重整计划批准的法定程序、建立银行担保债权的保障机制及实现普通债权人最大利益规则。二是完善破产重整中银行“债转股”机制的法律设计,包括完善银行债权的保护制度建设、健全债转股后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及完善债转股后的银行股权退出机制。三是提高银行债权人在破产重整中的参与权,包括充分发挥银行作为债权人委员会成员作用、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的作用、赋予银行债权人对重整计划的制订权以及明确银行债权人的监督范围,建立重整监督人制度。最终明确市场化的重整制度框架才是我国重整制度发展与完善的方向,能够更加公平、合理、有效地保护破产重整中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其他文献
本文引入了绿色化学的新观念,把绿色化学融合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微型有机化学合成试验,与传统的实验相比较,达到了将实验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目的
从女性与自然到人与自然,生态女性主义一直对围绕这些关系而展开叙事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并逐渐发展到了跨文化语境的领域。随着生态女性主义中的跨文化语境日益受到重视,著名日裔美籍作家露丝·尾关(1956-)的作品成为了研究学者们关注的对象之一。从第二部作品《天下苍生》(2003)出发,到第三部作品《不存在的女孩》(2013),尾关提出了对当前社会主流话语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质疑”,并尝试了自我回答,体
现阶段我国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借款难和金融机构贷款难的矛盾仍普遍存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迭代升级,互联网与传统金融领域加速融合,持牌金融机构积极谋求转型,不断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此背景和需求下,金融机构与类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合作模式层出不穷,助贷业务模式应运而生。助贷业务是持牌金融机构通过设计贷款产品,掌握核心风险
我觉得,20世纪是个史学的时代,举凡初具规模的学术门类,都有自成一体的史学研究,因之有五花八门的专门史著作,《中国目录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税制史》、《中国渔业史》
竞业禁止制度,是法律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不因内部人的不当行为受到损害而设立的。本文立足于公司法领域,对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竞业禁止制度展开研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