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犯与共同犯罪相关问题探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刑法中,有些犯罪的主体是由特殊的主体构成的,刑法理论上将其称之为身份犯。在刑法理论上研究身份犯无论是对行为人的定罪还是量刑,都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刑法中的身份问题,研究最多、争议最大的当属有特殊身份者参与到共同犯罪中时而引发的一系列争论。因此,本文试就共同犯罪与身份中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本文共分五部分对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加以探讨。第一部分对身份犯及相关概念进行了探析,其中包括身份、身份犯的概念;身份犯与共同的犯罪构成问题等。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有身份者参与的共同犯罪中的共犯状态之确定。在有身份者参与的共同犯罪中,其共犯状态的确定是争论较多的话题之一。本部分试从“无身份者能否成为纯正身份犯之共同实行犯”、“教唆、帮助行为在身份犯与共同犯罪中共犯状态的确定”等几个方面探讨有身份者参与的共同犯罪的共犯状态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共同犯罪中的定罪与身份。对如何定罪,是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上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也是我国刑法理论界长期争执而未能解决的问题。本部分以实行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为契合点来研究了共同犯罪中的定罪与身份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共同犯罪中的量刑与身份。身份不仅对共同犯罪的定罪具有影响,对于共同犯罪的量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部分主要介绍身份对量刑的影响。第五部分是对作者对身份犯与共同犯罪问题的立法思考。
其他文献
新公司法针对原公司法的缺陷,扩大了出资标的的范围,在列举部分法定出资标的的基础上,规定了作为股东出资的非货币财产所应具备的条件,符合这些条件的非货币财产都可以作为股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对融资的需求加大,同时对融资担保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融资主体多为企业,如何在融资担保的同时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成为债务人追求的目标。发端于1
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表明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并已成为妨碍社会公平实现的重大障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入研究当代中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