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主要菌群之一,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在维持生物体的肠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同乳酸菌具有不同的益生特性,本文以企业提供的两株乳酸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命名为RG1,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命名为RG2为对象,研究了其生长、胃肠耐受和培养特性,并评价了其调节肠道菌群和通便功能。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RG1和RG2生长和胃肠耐受特性:将活化的RG1和RG2菌株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每隔2 h测定菌悬液的pH值和OD值,RG1和RG2生长趋势相似,延迟期为2 h,2~12 h进入对数期,此期间菌体呈指数倍增加,在12~20 h进入平衡期,20 h后进入衰退期。模拟人工胃肠道的环境,以RG1和RG2在pH 4.0、胆盐0.3%、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3 h的活菌存活率为指标,RG1和RG2对人工胃肠液都有较强的耐受性,RG1在人工胃液3 h的存活率为55.20%,在人工肠液的存活率为68.45%,RG2在人工胃液3 h的存活率为77.50%,在人工肠液的存活率87.75%。2、RG1和RG2培养条件优化: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以菌悬液的OD值为判断指标,研究碳源、氮源、增菌物质及培养温度、起始pH值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优化得到RG1培养条件为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1%,蛋白胨2%,胡萝卜汁10%,pH 6.1,温度34℃,培养18 h;RG2为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2%,蛋白胨1%,胡萝卜汁10%,pH 5.9,温度37℃,培养18 h。3、RG1、RG2对小鼠通便功能的影响:经口灌胃造模药物复方地芬诺酯片,建立小鼠便秘模型,分别灌RG1、RG2菌剂水悬液1.0×10~8CFU/mL,从小肠墨汁推进率、排便时间和5小时内黑便粒数和黑便重量分析可知,RG1和RG2实验组通便功能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RG1优于RG2(P<0.05)。4、RG1和RG2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分别灌RG1和RG2菌剂水悬液1.0×10~8CFU/mL,比较灌胃乳酸菌前后小鼠组间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变化,结果表明RG1和RG2能够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显著增加(P<0.05),RG2的效果要优于RG1和两种菌混合的效果(P<0.05),RG2与RG1在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平衡方面没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