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税法对中小企业进行倾斜保护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对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减免税,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财政支持等,但是由于税法中仍然存在较多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以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法律规定在执行中见效甚微,中小企业的税负居高不下。尤其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为继,面临较为严重的生存困境。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税法的全面完善实现对中小企业的倾斜保护,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和实务研究逐步展开,主要体现在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中。在经济学领域,学者热衷于探讨国家金融、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不乏对中小企业税负的考察。在法学领域,则集中于中小企业促进法及税法两个方面,税法学者更关注的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研究,主张通过减免税来为中小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对于中小企业的弱势群体地位认识不够,对于税收实体法及程序法中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各项税法要素关注不够,缺乏系统的理论及实务研究,以致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中小企业倾斜保护机制也未能在税法中构建起来。现代税收国家关注民生,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性利益分配,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弱者,中小企业得到国家的倾斜保护理应是现代税收法治建设的题中之义。本文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权上升到宪法的高度,从倾斜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税收法律制度基本要素的完善,构建全面的中小企业税法倾斜保护机制。本文除导言、结论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税法对中小企业相关概念的界定入手,明确税法倾斜保护的对象范围,通过与大企业的比较,得出中小企业的弱势群体特征,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原因,说明税法给予中小企业倾斜保护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的角度出发,探寻税法对中小企业倾斜保护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考察了我国税法对中小企业倾斜保护的立法现状,在肯定现行法律规定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指出税法对中小企业倾斜保护缺失的问题,并分别从税收实体法中倾斜保护条款缺失、现行法律规定缺乏针对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这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部分首先明确了完善中小企业倾斜保护税收立法的必要性,进而从流转税法、所得税法、税收实体法与程序法相关配套措施这三个层面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税法倾斜保护制度之构建,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税收法制环境。此间,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比较和归纳分析的方法。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库信息资源有限,部分国外资料未能搜集到足够的文献原文,故仅对前人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和转引,仍须在日后的研究中予以充实。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理论,明确中小企业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宪法地位,从完善税法基本构成要素的角度,探讨税法对中小企业倾斜保护制度的构建,为中小企业的税法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