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翻译中的指示系统研究——以王佐良英译《雷雨》为例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翻译较之早期“被忽略的境况”有了显著的改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探讨戏剧翻译应为剧本阅读服务还是舞台表演服务。许多研究将戏剧翻译作为一般文本翻译来探讨,忽视了戏剧本身固有的特征;不仅如此,多数研究的范围与视角有限,作为戏剧文体学重要特征的指示系统翻译研究更是鲜见。   指示系统是戏剧中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对话中的指示语和舞台提示语。它的成功运作不仅对戏剧文体意义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一定时空内的戏剧表演提供有效的保障。   论文以戏剧指示系统的翻译为研究对象,以王佐良英译《雷雨》为个案,考察其中对话中的指示语和舞台提示语的翻译对于戏剧文体意义的构建作用。结合前人研究,建立翻译戏剧指示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选取戏剧文体意义中较有代表性的动作性、节奏和人物关系三个检索项,详细考察王佐良英译《雷雨》对话中的指示语翻译与舞台提示语的翻译。研究发现,王译《雷雨》的指示系统理想地再现了戏剧中的动作性、节奏性以及人物关系,保证了戏剧意义的实现。   本研究将戏剧文体学中的动作性、节奏性和戏剧人物关系引入指示系统翻译研究,挖掘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期望对戏剧翻译理论研究以及翻译戏剧指示系统研究做出有益探索;其次,将该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王佐良英译《雷雨》研究,考察其中指示系统的运作情况,以期拓展《雷雨》英译研究的视野。
其他文献
弗拉迪米德·纳博科夫被认为是20世纪杰出而多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洛丽塔》自出版以来备受关注。总的来说,大多数评论者主要从道德主题、后现代主义、叙述策略、时间和死亡
网络学习和混合式学习已变成高等教育常见的学习方式(Baleni,2015)。与此同时,测试对学习有极重要的影响,是正规高等教育的核心成份( Angus&Watson,2009),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