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坏性创新是基于破坏性技术的创新,是指企业偏离主流市场用户所重视的绩效属性,引入低端用户或新用户看重的绩效属性或属性组合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先占领低端市场或新市场,再逐渐破坏和取代现存主流市场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类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中小企业发起的破坏性创新常常使许多发达国家的领先大公司在竞争中失败,破坏性创新对企业竞争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理论界和产业界非常重视破坏性创新的研究。由于破坏性创新显著差异于一般维持性创新,用来管理一般维持性创新的传统创新管理理论与指导原则难以适用于破坏性创新,我国大型企业普遍缺乏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有效机制,因此,探索成熟型大企业能否开展破坏性创新以及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机理与具体途径,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具有战略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本文首先探讨了成熟型大企业在面对破坏性创新时的困境,通过对磁盘驱动器行业演化历程的回顾,获得若干有意义的启示。由于存在着比较劣势,成熟型大企业很容易陷入破坏性创新陷阱,这些陷阱使成熟型大企业往往忽视小企业的最初行动,并不停地向高端市场移动,当小企业最终也进入到高端市场时,成熟型大企业就难逃被挤出市场的厄运。通过对成熟型大企业的破坏性创新陷阱以及成熟型大企业的破坏性创新失败过程考察,指出成熟型大企业在破坏性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着绝处逢生的机会,并提出了通过加强组织变革、忘记过去的经验、加强组织学习、探索性市场预测和超越市场导向等战略新思路来帮助成熟型大企业赢得破坏性技术创新之战的胜利。 其次,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现有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熟型大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机理模型与理论假设考察框架,通过随机抽样与选择抽样方法进行企业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建模软件Amos和经典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调查取得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成熟型大企业的技术机会能力、市场定位能力和自我替代能力对其破坏性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技术机会能力、市场定位能力和自我替代能力又受到企业的高层领导支持、组织学习水平、创新资源配置、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等五项组织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破坏性创新绩效,成熟型大企业可以通过改善自身能够控制的高层领导支持、组织学习水平、创新资源配置、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等五项组织因素来提高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