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卡尼阶海相碳酸盐岩中硅质结核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u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尼期湿润气候事件是三叠纪内最为显著地全球性气候事件,该事件在中欧以及中国的川西北地区、贵州、云南等地都被等时的识别出来。我们近期的研究资料显示,在川西北江油马鞍塘剖面和江油黄连桥剖面观察到的硅质结核层发育在晚三叠世卡尼期湿润气候事件前后,可能和这一全球性的气候事件有关,其成因对研究该地区在晚三叠世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本论文从硅质结核的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面对研究区硅质结核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马鞍塘剖面的硅质结核主要发育在马鞍塘组下部,由下向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在马鞍塘组中部(29层)硅质结核分布相对更少,沿层面顺层分布。在江油黄连桥剖面,硅质结核主要发育在马鞍塘组中、下部,在第4层突然出现,与大量双壳、棘皮类化石同时出现,硅质结核外形呈椭球状,大小不一,一般长约15cm-18cm,宽约10-15cm,由于比较难于风化,在层面上突起出来与周围灰岩成突变接触。  主要采用岩石学研究手段如偏光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硅质结核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在镜下观察到黄连桥剖面的硅质结核层中含有大量硅质海绵骨针,指示其受生物成因的影响;而在马鞍塘剖面结核中被微晶石英充填未见明显生物碎屑,海绵骨针发育在结核上覆层位,这些骨针多被钙化,流失的硅质可能沿地层浸入到下部层位富集成岩。相关地球化学测试包括主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一致指示研究区硅质结核为海洋生物成因。另外,我们最新的碳氧同位曲线显示硅质结核的出现跟碳同位素负偏具有等时性,说明研究区硅质结核的形成与卡尼期湿润气候事件有密切的联系。
其他文献
采空区塌陷属于煤矿区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矿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集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与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为一体,是资源、环境、灾害与人口矛盾
由于现今土地资源有限,为了满足需求,不断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成为了必然趋势,这样必然会伴随大量深基坑工程的出现。为保证施工安全正常地进行,在地下水浅埋区域,必须考虑地
针对旋转机械转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常存在的振动故障问题,研究磁流变阻尼器抑制转子系统振动技术,设计多目标在线靶向抑制多转子轴系振动的软硬件控制平台,智能控制施加在转子系统上的阻尼力,靶向抑制多转子轴系的振动。针对管道系统振动故障率高的问题,将粘滞性阻尼器应用到管道系统,研究其振动抑制规律并完成管道减振改造。主要工作有:(1)分析了转子系统及管道系统振动的普遍原因及危害,详述了振动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粤西地区在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地质构造特征复杂,是地质构造分析研究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粤西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 在上述背景
齿轮箱作为化工、风电、航空、船舶等领域中重要的传动部件,需要对其进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在齿轮箱上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振动传感器以准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