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家堡地区铀矿异常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铀矿勘探前景。针对铀异常发育的地层,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测井、综合录井、岩心等信息的综合解释对陆家堡地区含铀岩系的关键界面和标志层进行了识别,并进行了全区网络地层对比剖面的编制,建立了陆家堡地区含铀岩系的等时地层格架,共划分出了四个地层单元,分别是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在陆西地区缺失明水组。通过网络骨干剖面进行追踪对比,建立了陆家堡地区含铀岩系等时地层格架。该区地层总体呈西薄东厚,南薄北厚的趋势,且陆东地区地层厚度明显大于陆西地区。从各层位的铀储层展布特征来看,以姚家组和四方台组砂体较为发育,物源都来自西北方向,且从姚家组至四方台组,陆东地区的物源有从西南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的特征。目标层位的红色砂体展布呈NW-SE,指示了层间氧化的方向,其与物源方向一致。以红色砂体厚度为10m的等值线作为层间氧化带的前锋线的位置,初步确定了层间氧化的分带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陆家堡地区的物源的空间展布特征以及铀储层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和沉积相发育特征,并结合蚀源区铀源情况情况对研究区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铀异常分布受铀储层的规模和层间氧化带的制约,在铀储层厚度在20m~50m且含砂率30%~60%之间时易于产生铀异常,铀异常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