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是西班牙内战后第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其作者卡米洛·何塞·塞拉蜚声西班牙文坛。自小说问世以来,许多评论家从其作品内容,写作技巧,创作风格和文学流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本论文主要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主人公自身层面进行解读,剖析主人公的心理扭曲和性格缺陷,及其形成原因。以此更好地理解并评价这部西班牙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首先,本论文对卡米洛·何塞·塞拉及其文学作品进行简要叙述,指出塞拉是一位作品风格多变的多产作家。然后介绍本作品的内容情节,重点关注家庭社会环境对主人公人格的影响。并总结不同评论家及前人对其从文学流派,写作特点进行的文学评论。根据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个体的行为和人格都是三种精神力量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种精神力量分别在三个精神层次运行: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中充满着无意识的欲望、冲动、感情和思维。个体虽无法清楚地觉察到,但毫无疑问,它们仍旧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潜意识中大部分都是难以接受的内容,比如痛苦,焦虑以及冲突等。前意识是个体在需要时,能提取或回忆起来的记忆。而意识则囊括了个体所有有意识的部分。这一思维过程使得个体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对话。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精神力量,它们组成了三种人格结构,分别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是个体与生俱来的部分,其存在是潜意识的,是所有精神力量的根源,也是人格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自我则遵循现实原则,它将本我中的欲望冲动转化为现实社会可接受的行为。其作用是为了缓解并调节本我与现实、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既使自我得到满足,又使个体的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超我包含所有内化的道德标准和理想信念,而这些是个体从父母以及社会层面习得的。超我的作用是抑制本我中不被社会接受的冲动和欲望,并规范自我的行为使其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其自身发展十分不利。他的父母极其野蛮粗暴,常常因为不足挂齿的小事争斗,他们对主人公的人格发展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主人公缺少正确教育,缺乏正常引导,导致其人格无法正常发展。他的本我十分强大,而自我和超我又十分脆弱。这样的人格缺陷,经常使得主人公在关键时刻受自身欲望和情感的支配,并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的弑母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其结局是走向监狱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