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下电场调节神经元放电特性的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ykxc1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采用低强度电场刺激大脑的无创式脑调制技术。它产生的低强度阈下电场不能直接引发静息态神经元放电。虽然经颅直流电刺激被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以及脑功能研究,但是其生物物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用计算神经元模型,量化研究阈下电场调节神经元放电特性的潜在机制。首先,采用两间室神经元模型研究阈下电场对神经元放电特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阈下场对放电时刻和放电频率的影响在神经元固有频率及其谐波处被局部最大化,暗示了一种潜在的共振调节机制。同时,神经元形态和内连电导能够调制阈下场作用,它影响神经元对阈下电场刺激的敏感性。其次,在NEURON仿真平台中对神经元的动态阈值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发现神经元形态特性能够显著影响放电阈值,神经元胞体或树突膜面积越大放电阈值越大。从而证明神经元的形态能通过调节放电阈值来改变神经元对阈下场刺激的敏感性。最后,为了探索神经元形态影响动态阈值的生物物理机制,建立包含形态参数的简化神经元模型。基于该神经元模型,通过对离子通道阈下电流竞争过程的详细分析,发现神经元形态通过调节放电阈值处的胞体间室电流来影响放电阈值。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阈下电场调制神经元放电特性的潜在机制,对合理设计经颅直流电刺激策略、优化刺激方案以及改良刺激装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在军工涉密网络中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木马,摆渡木马通过植入涉密计算机窃取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涉密信息,并将其存储在U盘这一可移动载体,当U盘连接互
内容中心网络是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的一种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相比传统的TCP/IP网络结构而言有着灵活性高,安全性好,传输速度快,能耗低等多种优点。内容中心网络在处理移动性问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这为我国中小纺机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在此背景下,“互联网+”的理念在与中小纺机企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半参数回归模型成为统计回归模型研究的主流,其既结合了参数回归模型及非参数回归模型的特点,又对数据绛维克服了"维数灾难"问题,从而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稳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视频格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双目立体视频,多视点视频以其丰富的视点内容优势,提供给了观者更加生动的临场感受。但这种逼真的立体感
在军事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等需求的牵引下,信息融合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证据理论是一种典型的不确定信息融合方法,具有对不确定性的良好度量和合理描述方式,被
在图像处理中,丰富的方向特征和纹理细节对图像边缘信息的提取有重要的影响,对图像融合以及进一步的分析至关重要。传统的图像融合中采用对比度金字塔分解的策略,可以为图像
自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以来,人力资本被认为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政府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事业进一
组蛋白修饰不仅与染色体的重塑与功能状态紧密相关,而且在决定细胞命运、细胞生长以及致癌作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糖基转移酶OGT及糖苷酶OGA介导的糖基化修饰是翻译
图像融合是信息科学研究背景下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数据融合中较为主流的一个分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科研工作者对图像融合的研究就一直延续。图像融合是多个学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