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与酶解糖化是其生物炼制过程的两大瓶颈工艺。本文设计采用高效组合预处理方法,降低生物质顽抗性,提高纤维素酶解效率,并探究高效、易调控的纤维素酶回收策略,降低酶耗量和工艺成本。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组合预处理工艺:采用FeCl3-Ethanol预处理玉米芯,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系统考察FeCl3浓度、乙醇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木质纤维素各组分含量和特性的影响规律。增加FeCl3浓度和乙醇浓度分别有利于半纤维素降解和木质素去除,优化获得较优的预处理条件:FeCl3浓度为0.2mol/L、乙醇浓度60%、120oC、60min。对于该条件下获得的玉米芯,当固含量为10%时,纤维素48h酶解率可达91.6%。(2)组合预处理机理:考察强酸弱碱的种类、浓度和pH对玉米芯预处理和酶解的影响规律,发现:FeCl3溶液作为强酸弱碱盐具有强水解能力而显酸性,当酸性达到一定程度时(pH<2.5)有利于半纤维素的降解;金属离子与含吡喃环的多糖因配位作用形成复合物,促进了多糖分解与木质素去除;当溶液酸性较弱时,酸根离子对预处理的影响较为显著;利用同酸根的酸调控体系pH,可提高预处理效果。对于该预处理获得的玉米芯,当固含量为20%、加酶量为30FPU/g葡聚糖时,酶解110h后葡萄糖浓度为80.1g/L。证明该预处理方法所得生物质适于进行高固酶解发酵。(3) pH调控酶回收:考察不同pH和温度对纤维素酶吸脱附行为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一种高效的pH调控酶吸脱附技术、并同时回收游离酶和吸附酶的回收策略。发现:酸性条件(如pH4.8)有利于纤维素酶吸附,而在低温环境(4–37°C)中碱性条件(如pH10)有利于纤维素酶的脱附。在25°C、pH4.8时,酶吸附在60min内达到平衡,约50%的酶吸附于底物上。将缓冲液的pH从4.8调节到10,酶脱附率由15%升至85%。酶解完成后,利用新鲜底物重吸附和pH调控酶脱附,同时回收酶解液中的游离酶和酶解残渣上的吸附酶,回收的酶用于新一轮酶解,可回收80%的酶水解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