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SCT全肝容积灌注(VCTP)成像评估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可行性,肝脏左、右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及灌注伪彩图在肝脏穿刺术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经临床、其它检查证实为乙型肝炎的患者26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24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22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西门子SOMATON Definition AS+128螺旋CT行全肝容积灌注成像,对每组病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共5个灌注指标进行分析。各组肝脏不同CT灌注参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每组肝左叶及右叶的灌注参数值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加重,肝右叶、肝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中的BF、BV、PVP值均逐渐减小,HPI却逐渐增加,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脏右叶、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对肝功能的评价是一致的,肝脏右叶、左叶灌注参数的走势无明显差异。灌注参数ALP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与乙型肝炎组比较,肝右叶、肝左叶及全肝B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代偿期肝硬化组比较,肝右叶、肝左叶、全肝的BF、PVP及肝左叶和全肝B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比较,肝右叶、肝左叶及全肝的BF、BV、PVP、HP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型肝炎组与代偿期肝硬化组比较,肝右叶、肝左叶、全肝的PVP及肝左叶B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比较,肝右叶、肝左叶、全肝的BV、PVP、HPI及肝右叶、全肝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代偿期肝硬化组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比较,肝右叶的BF、BV、PVP、HPI及全肝的HP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SCT全肝容积灌注(VCTP)成像能反映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评估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随着肝脏病变进一步发展,肝左叶血液灌注量优于肝右叶,但肝脏右叶、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对肝功能的评价是一致的。肝脏右叶、左叶灌注参数BF、BV、PVP都是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减低,肝右叶较左叶变化更为显著。利用全肝容积灌注所得伪彩图,可以更加明确、直观的选择穿刺部位,可使肝脏穿刺的准确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