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丰富人们日常的语言生活的民族文化。谚语是理解该民族语言生活和文化的关键。世界各国语言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的表现。在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中,了解动物的特性,加深了对动物的认识。这就是活用动物特征的谚语不断诞生的原因。当然,不同的国家对相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本论文主要通过中日语言生活中动物相关谚语的隐喻表达的分析来论证不同的语言生活和文化特征,探讨不同地区对动物的认知活动,调查其原因和理由所在。在日常生活中,谚语的语言表达不仅反映了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意识,更是使该地区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的内在原因。本论文的主旨是研究生动的语言表达中所表现出的国民性格和文化特征。寻找不同语言中动物相关谚语表达和含义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论文由序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序论部分,论述先行研究、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正文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概述隐喻,对隐喻的认知功能、动物谚语的隐喻性进行介绍;第二章首先分析十二生肖的隐喻表现,将中日两国常见的“狗”、“牛”有关的谚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举例,进一步分析其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的异同之处;第三章围绕隐喻及其机制,分析中日两国不同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进一步深入研究文化融合对语言的渗透和影响。结论部分,是本论文的结论和今后的研究意向。本论文从认知观点出发,分析中日文化差异下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今后,想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中日两国动物谚语的翻译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