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谚语中的隐喻表达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丰富人们日常的语言生活的民族文化。谚语是理解该民族语言生活和文化的关键。世界各国语言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的表现。在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中,了解动物的特性,加深了对动物的认识。这就是活用动物特征的谚语不断诞生的原因。当然,不同的国家对相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本论文主要通过中日语言生活中动物相关谚语的隐喻表达的分析来论证不同的语言生活和文化特征,探讨不同地区对动物的认知活动,调查其原因和理由所在。在日常生活中,谚语的语言表达不仅反映了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意识,更是使该地区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的内在原因。本论文的主旨是研究生动的语言表达中所表现出的国民性格和文化特征。寻找不同语言中动物相关谚语表达和含义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论文由序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序论部分,论述先行研究、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正文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概述隐喻,对隐喻的认知功能、动物谚语的隐喻性进行介绍;第二章首先分析十二生肖的隐喻表现,将中日两国常见的“狗”、“牛”有关的谚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举例,进一步分析其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的异同之处;第三章围绕隐喻及其机制,分析中日两国不同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进一步深入研究文化融合对语言的渗透和影响。结论部分,是本论文的结论和今后的研究意向。本论文从认知观点出发,分析中日文化差异下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今后,想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中日两国动物谚语的翻译的差异。
其他文献
<正>老杨17岁的时候,我爷爷没了,那之前好几年我爷爷就记不住事儿了,人都不记得。这用现在的医学知识解释:我爷爷得的是阿尔茨海默氏症。所以,我妈老说我爸不会当爹。老杨特
本文从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开始谈起.说到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解读了语言幽默.让化学课堂学习没有枯燥感的意义.抛砖引玉.恳请同仁匡误扶正。
在十九世纪,是欧洲歌剧发展的鼎盛时期,浪漫主义思潮悄然兴起,这个时期歌剧风格多元化,许多出类拔萃的歌剧由此产生,最主要的歌剧有以下三种:法国歌剧、德国歌剧、意大利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