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仙后》中的疾病和宗教身份认同焦虑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o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部庞大的民族史诗,斯宾塞的《仙后》深刻地反映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状况。斯宾塞身处宗教改革的后半期,新旧宗教势力斗争错综复杂,因而《仙后》中的宗教问题备受关注。长久以来,评论家从当时历史背景以及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教会组织出发,探究斯宾塞的宗教立场和宗教观,并认为斯宾塞作为一名虔诚的新教徒,反对罗马天主教,拥护女王新教政策,宣扬在英国树立新教的宗教身份认同。然而对巩固英国新教身份认同背后的焦虑鲜有关注。本文尝试从疾病的角度切入,探讨《仙后》第一卷和第二卷中的宗教身份认同焦虑。斯宾塞对《仙后》中的疾病进行隐喻化处理,疾病并非仅指生理疾病,更承载着更为丰富的政治、道德、宗教蕴意,进行了隐喻化处理。本文认为《仙后》中的疾病是斯宾塞表达宗教认同焦虑的重要载体,疾病不仅外在地呈现了当时天主教与伊斯兰教势力对英国新教认同的威胁和攻击,同时也内在地反映出新教徒对遗忘和丢失自身宗教身份的焦虑。面对危机,斯宾塞提出的净化疗法,以及其倡导的美德均是其对巩固英国新教身份认同进行的积极探索。本文导论主要介绍了伊丽莎白时期人们对疾病的理解。当时人们对疾病认识分别受到古希腊哲学、《圣经》、盖伦的体液说以及当时盛行的帕拉切尔苏斯学说的影响,另外,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与政治、社会、文化、宗教有着紧密联系。此外,本节还对《仙后》中的疾病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一章阐述了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疾病化处理。《仙后》中的天主教与伊斯兰教人物均患有梅毒或瘟疫,大蛇的呕吐物暗示其患有瘟疫,杜爱莎畸形病变的身体表明其感染梅毒,穆斯林教徒西摩克勒斯和皮洛克里斯也身患梅毒。他们所患疾病的传染性以及对骑士和尤娜、贝尔菲比等女性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引起人们的不安和焦虑,体现出天主教与伊斯兰教对英国新教认同的威胁,进而产生宗教身份认同焦虑。第二章主要分析《仙后》中骑士遭受的身体和精神疾病。疾病不仅可以视为他者的攻击,也代表着上帝的惩罚。红十字抛弃尤娜,谷阳离开行者都是远离上帝的表现,他们抛弃上帝恩典的结果便是身体感染严重的疾病。此外,两人也遭受到精神疾病,主要体现为道德堕落。骑士们遭受疾病源于背离上帝,并丢失自身的宗教身份,由此引起了宗教身份认同焦虑。第三章关注如何消解宗教认同焦虑。斯宾塞在《仙后》中不仅通过疾病呈现出当时的宗教身份认同焦虑,并且积极探索消解焦虑的办法。《仙后》中的净化疗法不仅指清除身体中的疾病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为了维护英国的健康,则需要净化英国国内的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势力,以此巩固英国的新教身份认同。此外,斯宾塞所倡导的美德也具有积极作用,倡导美德的目的不仅在于塑造伊丽莎白时期模范的绅士形象,更是为了从新教内部强化自身宗教身份认同。结论部分对前三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讨论了斯宾塞对宗教身份认同的认识。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绘画创作课上同学们激情高涨,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可是作业时却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我在教学中认真观察了一下,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自信心。  2.视野不开阔。  3.对作画内容不感兴趣。  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的客观原因,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创作潜力的。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呢?  一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横跨了两个世纪的作家,托马斯·哈代对英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其所有作品中,威塞克斯小说最受瞩目。在《远离尘嚣》中哈代第一次提出“威塞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迅速发展,词块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课题。然而,不同学科中使用的词块究竟有多大的差异仍然有待研究。本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以食品科学
莫里森的小说关注美国黑人的现实生活,但贯穿其所有小说的更是一种对美国黑人身份构建及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反思。莫里森认为,她的小说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美国黑人身份及文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将围绕它而展开,它限定了课堂教学的运作,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具有指向的作用。 Teaching goal i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