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里森的小说关注美国黑人的现实生活,但贯穿其所有小说的更是一种对美国黑人身份构建及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反思。莫里森认为,她的小说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美国黑人身份及文化出路的理性思考。她宣称,她写作主要是为了“给主流文化中未曾记载、教学中未曾提及的黑人历史和文化作见证。”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力作。小说主要讲述了黑人奴隶逃离奴隶制,寻求心灵自由的心路历程。英里森借由该小说来记录包括在奴隶制期间贩奴“中间通道”上的六千万甚至更多的非裔美国人的生死经历。
本文通过对《宠儿》的后殖民解读,主要探讨了莫里森小说中黑人的身份寻求问题,剖析了导致莫里森作品中黑人身份困境的根源,更揭示了莫里森试图构建的美国黑人民族身份重建之路,即消除种族主义、争取平等权利、颠覆白人文化霸权、复苏、继承并发展黑人文化。
本文共分六部分。引言,简要介绍了莫里森生平及其文学作品,及评论界对其相关分析,并对文章的写作目的意义和结构等作了说明。第二章,主要对本论文所采用的相关理论做了介绍,即对后殖民主义理论及本论文所采用的重点概念“他者”做了简要概括。第三章,主要介绍作为“他者”的非裔美国人的噩梦,即殖民主义,种族歧视,文化霸权。第四章,具体讨论作品中“他者”所遭受到的痛苦经历,在此基础上,第五章,探讨了作品中“他者”如何追寻并构建自我。进而得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第六章。莫里森注意到黑人民族要想重建自我,在摆脱历史噩梦的同时,还要坚守并发展民族文化。只有把黑人寻求自我的历程与黑人在当代发展自我的历程紧密相连,才是整个民族的最佳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