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隙岩体广泛存在于岩石工程、水利工程、石油工程等诸多领域,岩体中的节理大多处于压剪应力状态,作用在节理面上的应力可以分解为垂直节理面的法向应力和平行节理面的切向应力。本文采用辐射流进行裂隙渗流研究,在试验中通过对法向压力、入渗水压和裂隙粗糙程度等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在渗流过程中的作用原理。本文在已有的裂隙渗流理论基础上,进行试验研究,所做的工作和结论如下:(1)仅法向压力作用时,各级法向荷载下裂隙面冲刷痕迹大体接近,被冲刷的区域集中在试件中心进水口处,进水口附近水流产生较大波动。不同法向压力下渗流量与入渗水压近似呈线性关系,说明实验过程中裂隙水的运动特性符合立方定律;相同入渗水压下的渗流量大致相同,上下试件之间的接触状态不随法向应力的加大发生变化,而是维持一个稳定的裂隙开度。(2)剪切荷载作用下,光滑试件的最大剪切力为摩擦力,数值较小,剪切过后结构面保持完整,基本无变化,且在剪切位移开始时流量有所增大,结构面的移动有助于水流的排出,增大了渗透系数;粗糙裂隙(包括完全咬合和不完全咬合),最大剪切力取决于结构断裂面积,且与材料参数相关,不同法向力作用下,完全咬合时试件破损基本相同,故而最大剪切力相差不大。(3)完整咬合的粗糙试件,剪切力迅速增大到破坏过程中,法向位移同时有一个增大的过程,同时渗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说明剪切初始阶段处于剪缩状态;剪切破坏后,法向位移均会不同程度减小,结构面夹杂的破碎物使得裂隙宽度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