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批评是二十世纪新兴的学科,是“关于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是“一种在对环境负责的精神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是探讨整个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生态批评以“以文化批评为本,但不忽视批评的审美性原则”、“跨文化、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深层透析,寻求人类的内部自然回归”、“以人为本为旨归,以生态为本为内核”。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著名多产女作家。其作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自然的生存、女性的生存、民族的生存;可归纳为一个母题即:生存。对阿特伍德研究分为三个主要领域:女性主义、民族主义、生态批评。《羚羊与秧鸡》是阿特伍德继《使女的故事》又一反乌托邦力作。小说描述了在未来世界生态如何失衡,灾难如何发生,人类如何走向毁灭,是一部典型的生态文学作品。本文拟采用生态批评的方法分析《羚羊与秧鸡》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分析小说中的灾难,剖析小说中体现的灾难产生根源,挖掘小说中的诗意因素。本文将生态危机分为三类:自然危机(人口膨胀、自然灾害、瘟疫、动物的报复、人类的灭绝)、社会危机(性别比例失衡、语言流失)、精神危机(文化的丧失、信仰的丧失)。对小说体现的的生态灾难并原因进行解剖:自然控制论、利已主义、信仰的丧失。并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诗意因素:秧鸡的转变、吉米的善良、雪人承载的希望、羚羊的神秘与天真、社会各层人士保护环境的努力。通过对比灾难、产生的原因和诗意因素,讨论小说所体现的生态意识。通过对比发现小说将自然、女性、底层群众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然的遭遇是女性的悲剧和底层群众的悲惨命运的体现、是二者遭遇的结果。唯有实现对三者的生态关怀,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平衡”。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是环境预警小说中的典范,警示人类忽视生态整体主义将带来无可挽回的恶果,激起读者的生态危机意识,引导社会探究危机中的出路。探讨《羚羊与秧鸡》这部小说的生态意识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警醒对人类对长期以来的发展道路进行反思。引导重新审视社会发展中的不合理因素: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霸权主义等,并思考如何重建绿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