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绕不开的现实存在。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已走过68年峥嵘岁月,这段岁月即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史,也是党反贫困的斗争史。历史总是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于是,本文尝试对中国反贫困政策史进行政治学解读,以挖掘中国反贫困政策的政治逻辑,并在反贫困政策历史发展中探寻中国的政治发展路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反贫困政策的研究综述。研究综述主要基于部分重要文献,从反贫困理论与政策两个纬度对其做出类型学梳理与分析。第二章中,笔者建构了一个分析框架,以实现对反贫困政策的政治解读。分析框架的构建则是借鉴了政治系统论。中国共产党对权力、执政地位、国家治理的政治价值认识构成了政治系统里的“软件系统”,政策实施需要借助的政治体制、政策工具则是政治系统里的“硬件系统”。受政治价值决定的反贫困政策通过“硬件系统”付诸实践,实践的政治绩效输出政治系统,并反过来影响政治主体价值选择。文章第三部分为中国反贫困政策历史的内容梳理。文章中,笔者将近70年的反贫困史分为三个时间段:1949-1977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反贫困;1978-2000改革开放时期的反贫困;2001-至今,全面建成小康时期的反贫困。第四章,通过分析框架对第三章反贫困政策的历史内容做具体的政治学解读。“软件系统”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观从片面理解社会主义,发展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建设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这个价值观在今天,进一步演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硬件系统”中贫困政策体制机制日臻完善,反贫困政策部门日渐专门化,政策工具选择走向了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制度理性的统一。政策绩效方面,国家反贫困政策走向全面化以获取合法性认同;反贫困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公民身份得以实现;政府认同与公民身份实现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内容。最后,在政治解读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国政治发展逻辑的探寻。论文第五章,笔者对未来中国反贫困政策会遇到的问题做出简要讨论,并以此展望中国反贫困政策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