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玫瑰痤疮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以提高对该疾病的整体认识并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玫瑰痤疮提供临床依据及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2019.01.01~2020.01.31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的60例玫瑰痤疮病例组受试者及60例对照组受试者,采用专人一对一填写临床问卷调查的方式指导受试者现场填写《玫瑰痤疮临床问卷》及《玫瑰痤疮中医证候采集表》。将所有采集信息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玫瑰痤疮患者年龄多集中在21~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08±11.25岁,平均病程为4.65±4.45年。男女比例1:7.57,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油性皮肤患者数量最多(36.7%)。最常见临床分型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53.3%)及丘疹脓疱型(38.3%)。最常见的皮损类型为持久性红斑(95%)、阵发性潮红(90%)、毛细血管扩张(81.7%)。患者皮损主要分布于颊部(96.7%),颧部(68.3%),鼻部及鼻周(63.3%),且大多数患者(93.3%)皮损常累及2个及以上部位。瘙痒(90.5%)及灼热(45.2%)是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最常见的诱发及加重因素包括高温高热(81.4%)、日晒(79.7%)、情绪激动和/或兴奋(72.9%)以及辛辣饮食(64.4%)。2.相关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敏感性皮肤、油腻饮食、辛辣饮食、使用热水洗脸、性格急躁易怒、具有玫瑰痤疮家族史及伴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与玫瑰痤疮发病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使用热水洗脸、具有玫瑰痤疮家族史及伴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是玫瑰痤疮的可能危险因素。3.中医证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玫瑰痤疮的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胃、肝,其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郁、瘀,临床证型主要分为湿热蕴积证、肺胃热盛证、肝郁化火证、热毒蕴肤证及瘀血阻滞证。结论玫瑰痤疮好发于中年女性,常伴瘙痒、灼热等皮肤不适症状。高温高热、日晒、情绪激动、辛辣饮食是本病的诱发及加重因素。使用热水洗脸、具有玫瑰痤疮家族史及伴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是玫瑰痤疮的危险因素。玫瑰痤疮的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胃、肝,其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郁、瘀,临床证型主要分为湿热蕴积证、肺胃热盛证、肝郁化火证、热毒蕴肤证及瘀血阻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