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子手性起源——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晶体相变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_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上生命体组织的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构成,除甘氨酸没有不对称碳原子外其他全为L型,组成RNA、DNA中的核糖却全是D型,此即生命现象的手性对称性破缺--生物分子手性均一性,是生命科学中迄今未解一大难题。电弱力宇称不守恒是被认为最有可能解释生物分子手性起源的物理作用。由于电弱力宇称不守恒使对映体分子产生宇称破缺能差(PVED)。但理论计算出的能差值太小,联系到生命分子手性均一现象需要寻找到一个放大机制。   1991年理论物理学家萨拉姆(A.Salam)提出一种由Z0玻色子介导的电子与核子,电子与电子耦合的类Bose凝聚的机制,并预言在某一临界温度下,D-氨基酸能发生二级相变,使得氨基酸分子的手性均一得以实现。   为了验证A.Salam预言的相变是否存在,我们选择甘氨酸、D-/L-丙氨酸、D-/L-缬氨酸晶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直流磁化率(DC法和RSO法)、比热等手段系统的测量了低温变温以及常温变温过程中氨基酸晶体结构、分子振动、直流磁化率、低温比热和常温比热的变化过程,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2-20K范围比热测定出现玻色峰(Boson peak)(Tp=9~11K),推测D-/L-丙氨酸、D-/L-缬氨酸晶体低温下出现类玻璃态的转变;2)在加磁场条件下(H=0,1,3,5T),Tp随着H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在12K以上,磁场对比热没有影响;3)得出D-/L-丙氨酸、D-/L-缬氨酸晶体的德拜温度,其中D-丙氨酸、D-缬氨酸晶体是首次给出;4)甘氨酸晶体在245K~320K范围内没有相变;5)在250K-270K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存在相变趋势,比热和直流磁化率测定D-丙氨酸晶体、D-缬氨酸相变点在270K附近:6)Sigma公司的甘氨酸、D-/L-丙氨酸、D-/L-缬氨酸粉末产品在245K~320K范围内都没有相变,由结晶研磨成的多晶粉末也没有相变峰,说明该相变仅存在于预先定向排列(pre-aligned)的晶体当中。   通过分析常温比热(245K~320K)和直流质量磁化率测定D-/L-丙氨酸、缬氨酸晶体270K的相变特征,我们推测与分子中氨基的变化有关,相变起因和能量来自于氨基上的氢质子传递到邻近分子的羧基特定氧上,这一质子传递过程是不对称的。质子在氢键链中的移动,是由质子在双阱势垒中,穿过势垒从一个阱跳到另一个阱,并通过分子旋转从一侧翻转到另一侧的二步骤协同进行的。这一相变特点有点类似于A.Salam预言的氢的传导过程发生玻色凝聚和类超流现象。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萨拉姆在氨基酸手性起源问题中提出利用凝聚态物理的概念(Bcs理论和玻色凝聚等)来分析氨基酸晶体和蛋白质这类生物凝聚态现象有很大创新性,我们试验证明了变温过程中D-/L-丙氨酸晶体存在相变差别,但是否认了低温时晶体D-丙氨酸转变为L-丙氨酸的可能。   生命起源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存在许多奥秘,以上方面的进展只是沧海一粟。其它诸如非天然氨基酸在生命体系中的表达,非天然核酸的形成及在医药和物种创制中的应用;手性起源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极端条件下的生命现象及其在发酵与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等领域不胜枚举。总之,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制高点之一,也是同时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交叉学科。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其在光催化、发光二极管、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尤其,铜(I)的配合物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而成为研究热点
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其中低温胁迫造成植物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死亡,是影响最为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植物在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专门的
冬眠是某些动物为抵御冬季低温等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性休眠状态,冬眠现象及机理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冬眠神经生理调节机制至今仍不是很清楚。本文以刺猬(Eri
  Cyanobacteria are primary colonizer and dominant component of soil photosynthetic communities in BSCs.They are crucial in improving soil environments,namely
会议
  本文分析了高温热电偶校准炉与钨管炉测试原理以及结构的异同,着重对分度方法进行研究,通过B偶、PtRh40-PtRh20Ir40Rh-Ir、钨铼等高温热电偶在高温区分度实验、列举分析了
  本文对工作用玻璃水银温度计检定过程中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作中的经验对规程中不明确的地方进行了列举和讨论,为规程修订提供一些参考和技术支持。
LEA(late embroygenesis abundant)蛋白的表达与植物细胞抗逆保护作用有着密切联系。LEA蛋白不仅在植物发育晚期的种子中大量积累,在受到水分胁迫(干旱、盐、低温等)的营养组织中,L
学位
本论文以苯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个不同方面的内容:苯烷基化物-重烷基苯精馏釜底产物的品质改善研究以及苯的硝化反应过程研究。   为了提高重烷基苯精馏釜底产物的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由一定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产生的细胞外纤维素,目前在工业生产中细菌纤维素的培养方法大致分为液态静置培养和动态培养法。然而,静态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