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在水稻抗稻瘟菌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nsh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亚洲被广泛地种植。在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中,稻瘟菌引起的病害不可忽视,往往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威胁了世界粮食安全。如何有效地控制稻瘟病,增加水稻产量,是目前农业生产上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因此,研究稻瘟菌和水稻的相互作用,了解水稻的抗病机制,为培育优质抗病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刻不容缓。  乙烯是影响植物生长和衰老的一种重要激素,尽管有研究表明乙烯在水稻抗稻瘟病过程中可能起积极的作用,但乙烯信号途径是否参与了水稻抗病性提高及其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中,我们通过RNA-seq分析抗病水稻品种地谷(DG)和感病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在接种稻瘟菌后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活性氧和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稻瘟菌处理前后有较大差异。我们测定了这两个水稻品种在接种稻瘟菌前后的乙烯释放量,发现稻瘟菌处理后DG中的乙烯释放量远高于LTH。同样,在敏感品种日本晴中,稻瘟菌处理24 h后的乙烯释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以上结果表明在稻瘟菌侵染过程中,抗性水稻品种中乙烯的积累量高于敏感品种。  为了深入研究乙烯在水稻抗稻瘟菌中所起的作用,我们用稻瘟菌处理乙烯信号传导途径的关键组份EIN2缺失的突变体Osein2-2(ethylene-insensitive2)和过表达EIN2的转基因植株OsEIN2-Ox44(ethylene-insensitive2-overexpression44),乙烯信号传导途径的转录因子OsEIL1(位于OsEIN2下游)过表达植株OsEIL1-Ox。水稻叶片或叶鞘接种稻瘟菌的结果表明,Osein2-2对稻瘟菌极度感病,而OsEIN2-Ox44和OsEIL1-Ox表现出了对稻瘟菌较强的抗性。  通过叶鞘过氧化氢(H2O2)的DAB染色,我们进一步发现在Osein2-2突变体中,稻瘟菌侵染部位的水稻细胞着色较浅或几乎不着色,而在OsEIN2-Ox44中,水稻细胞着色较深,OsEIL1-Ox中,水稻细胞着色也很强,说明乙烯信号途径的激活促进了H2O2的产生。这个实验表明在稻瘟菌侵染时,Osein2-2中产生的H2O2明显少于OsEIN2-Ox44和OsEIL1-Ox。我们推测,乙烯信号传导途径影响了H2O2的产生。H2O2在抵抗稻瘟菌侵染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即Osein2-2积累的H2O2少,导致Osein2-2对稻瘟菌敏感;OsEIN2-Ox44和OsEIL1-Ox中积累的H2O2多,导致OsEIN2-Ox44和OsEIL1-Ox对稻瘟菌有很强的抗性。  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我们发现了乙烯信号途径中几个可能的靶基因,分别是NADPH氧化酶基因OsN1、过氧化物酶基因OsPrx55、OsPrx98以及12-氧代植二烯酸还原酶基因OsOPR4。qRT-PCR结果表明这4个基因在接种稻瘟菌后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另外,进一步的体外凝胶阻滞试验显示OsEIL1可以结合到OsOPR4基因的启动子区,推测乙烯信号途径可能激活了这些基因的表达。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显示稻瘟菌侵染能诱导水稻产生乙烯,从而激活水稻乙烯信号传导途径,水稻乙烯信号传导途径中的转录因子OsEIL1通过调节几个编码NADPH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活性氧的产生,最终,活性氧的积累增强了水稻对稻瘟菌的抗性。本研究为阐明乙烯在水稻抗稻瘟菌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其他文献
放线菌是产生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广泛分布于多种生境,尤其是土壤。许多土壤放线菌在有机物的降解和物质循环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
链霉菌是一类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无与伦比的合成抗生素的能力。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一般成簇排列,其大小从10kb到150 kb不等,为了研究这些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调控,克
动物的食物选择是受食物资源量、质量和喜好度所决定的。尽管放牧和人工增雨可改变布氏田鼠喜食植物的数量和质量,但其如何影响鼠类的食物选择尚不清楚。本研究于2014年5月至1
该文以整个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背景,以新疆为实例,以区域水资源优化暗线,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地分析和研究.理论方面,论文首先提出了区不资源承载力的概
移相全桥ZVS变换器在中大功率应用场合备受青睐,漏感与开关管寄生电容的谐振实现了各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变换器效率较高。可是其软开关范围窄、占空比丢失、副边整流二极管存在寄生振荡、环流损耗大等缺陷限制了变换器的进一步推广。全桥变换器的辅助网络技术旨在解决变换器既存缺陷,提高变换器的综合性能,并且该技术已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中大功率变换场合,选取全桥变换器拓扑为主电路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
电感在脉冲功率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电感的作用包括限制电流峰值和电流上升率,以及多电源模块时序放电时使各电源之间不相互影响。根据在脉冲功率装置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调波电感和储能电感两类。在以晶闸管为主开关的脉冲功率电源中,调波电感不可或缺。合适值的电感有利于脉冲电源的整体设计和提高系统的输出效率。小型化是脉冲功率电源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而电源小型化的基本方法是各关键器件的小型化。本文针对小型化的脉冲
学位
  本文综合利用了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对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技术,分析了NK的aprN基因,发现NK是由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存在于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肠道内与之互惠共生的细菌.这类细菌随其共生线虫进入昆虫体内后,会在虫体内分泌杀虫毒素,在短时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器和电力电子技术的稳步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开始更好的应用于交流变频调速系统。20世纪80年代,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的促进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电机应用新型的永磁材料,不但促进了电机的结构、设计的方法、制造的工艺等方面改革,而且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有了本质上的超越。到20世纪90年代,永磁材料的性能都不断地提高和逐渐地完善,还有电力电子器件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另外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