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疾病在现代社会中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应用的大部分药物均是通过影响内源性缩血管活性物质生成与释放或阻断其效应产生降压作用的;促进内源性舒血管活性物质生成与释放是寻找抗高血压药物另一重要途径。
辣椒素受体(capsaicin receptor or 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 1,VR1)广泛分布于感觉神经元胞体,可被多种伤害性刺激激活,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类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CGRP是迄今发现的舒血管作用最强的物质,并具有抑制血管重构,保护组织细胞等作用,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促进内源性CGRP合成与释放的药物。
传统中药吴茱萸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吴茱萸次碱具有强大的舒血管作用,可有效降低血压。研究证明,吴茱萸次碱能通过激动VR1促进CGRP释放达到舒张血管、正性肌力、保护心肌等一系列作用,其抗高血压作用是通过VR1这一新型作用靶点而起效的。
本课题课题以辣椒素受体为靶点,以吴茱萸次碱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六类母核结构的24个吴茱萸次碱类似物,完成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确证,采用离体动脉环实验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舒血管效应,发现10-甲基吴茱萸次碱与吴茱萸次碱作用相当,进一步研究证明,10-甲基吴茱萸次碱是通过激动VR1释放CGRP产生舒血管作用的,在体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压的能力。
本课题初步总结了吴茱萸次碱类似物舒血管活性的构效关系,认为吴茱萸次碱14位N原子是重要的活性位点;5位羰基对活性可能不是必须的,A、E环取代对活性没有明显改善,而E环引入卤素会使得活性下降。
本课题首次系统地合成吴茱萸次碱及其类似物,评价了其舒血管活性,并对其中一个舒血管活性较好的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本课题还首次阐述了吴茱萸次碱类似物的舒血管活性构效关系,为下一步设计活性更好的、具有抗高血压作用的新型VRl激动剂类药物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