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防己甲、乙素糖苷化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koda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的化疗始于20世纪40年代。至今,FDA已批准大约200种药物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癌症,包括采用单独用药或者是联合用药的方式。在已批准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中,超过75%的抗癌药物源于天然产物(例如紫杉醇,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等),或以其基本骨架为母核进行结构修饰得到活性衍生物。通常,大多数化学治疗药物通过损伤DNA,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但药物的毒性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在作用于癌细胞的同时,也作用于机体正常细胞,使用该方法治疗癌症难以避免药物本身存在的副作用及毒性。因此,临床对新型抗癌药物的需求很大。靶向
其他文献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因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目前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资源。本文对两株海绵来源的抗肿瘤活性真菌黄灰青霉Penicillium auratiogriseum(Sp-19)和菌株CTFS-15的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此外,本文还对利用宏基因技术从未培养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寻找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对黄灰青霉P. auratiogriseum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跨内皮细胞转运的方式,试图揭示caveolae在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caveolin-1与内皮细胞胆固醇摄取间存在的关系,寻找是否存在调节关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