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PG机理模型的杉木林碳固定及蒸散量模拟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1990年1月-2005年12月的气象观测数据,确定3-PG模型的主要参数,并利用会同国家森林生态研究站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运行模型;其次,估算贮碳量和固碳速率及其分配随林龄变化的趋势,并进行模型的逐步验证,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关键数据的参考;最后,估算此期间杉木林的月蒸散量和年蒸散量及其变化规律,并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的蒸散量对模拟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3-PG模型能成功地估算叶面积指数(LAI)、树干生物量(Ws)、净初级生产量(NPP)、林分贮碳量随林龄变化的趋势以及碳的分配、月和年蒸散量等。模拟结果为:(1)会同杉木人工林林分、树干、根和叶的贮碳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先增后减,林分和树干的贮碳量都是在林龄为41年时达到最大值(林分为184.02 tC·hm-2,树干为124.09 tC·hm-2),根和叶在林龄为44年时达到最大值(根为45.09 tC·hm-2,叶为13.04 tC·hm-2),凋落物贮碳量在模拟期间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树干对林分贮碳量贡献最大(约64.8%),其次是根(约23.5%)和叶(约8.7%),凋落物的贡献最小(约3%)。(2)3-PG模型估算的会同杉木林月蒸散量、年蒸散量与水量平衡法的相似,1月份的蒸散量最小,然后逐渐增大,7月份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减少。全年月平均蒸散量为90.1mm,占全年月平均降水量(122.14mm)的72.12%。除了8月和9月份的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其余各月份的蒸散量均小于降水量。各年之间的会同杉木人工林年蒸散量差异不大,多年的年蒸散量均值为1049 mm,占年平均降水量(1350 mm)的77.7%。在降水量大的年份,蒸散系数比降水量小的年份小。
其他文献
摘要:提问是数学课堂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好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从实践出发,对提问的角度、难度、亮度和尺度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数学提问;四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35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然而无效的提问常充斥着课堂,主要表现在:零
目前,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批大型、特大型水电站正在设计或处于待建之列,如龙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水布垭水电站等。而水电站过渡过程的数值模拟是针对水道系统、水轮发电机组以及电网组成的复杂动力系统进行的最必要的研究,它关系到引水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品质。其中,水轮机是水电站运行的核心部件,也是水电站过渡过程数值计算的关键。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随着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当数量的工程采用了碾压混凝土坝。 与其它类型大坝相比,碾压混凝在施工工艺方面有如下特点:1) 不同料性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