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四个维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tx4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数学课堂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好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从实践出发,对提问的角度、难度、亮度和尺度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数学提问;四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35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然而无效的提问常充斥着课堂,主要表现在:零碎不系统、目的不明确、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随口而发,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简单判断式的提问。这些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发问,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呢?笔者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论述:
  一、巧选角度,提高气氛
  教师的提问要活,要选准时机和角度。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而有疑”之间。古人云:“趣浓劳轻,乐学不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改变提问的角度,使问题提得新颖、有趣,提得切合学生实际,富有启发性。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笔者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让几位学生任意报一个自然数,教师很快说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在学生迷惑不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的时候,教师因势利导,打开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笔者提出一个“古怪”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小明的妈妈40周岁,才过了10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听后感到十分好奇,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样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诸如此类的提问,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思维得到开拓,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不但使他们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而且调节了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抽象数学世界的奥秘。
  二、掌握难度,精准切入
  教师备课时应潜心研究,精心设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三个层次的关系是: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
  人的知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既不能太易或太难,有经验的教师提问,总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如:在讲授小学数学“一般分数化小数”一课时,课始,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把3/10、3/100、51/1000、3/25化成小数,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地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了小数,当他们努力想把3/25化成小数时,已有的分数化小数的知识经验不能直接解决眼前的问题了,于是顿生疑惑。此时,教师启发“分母是‘100’的分数大家能把它化成小数,分母是‘25’的这个分数就真的不能化成小数了吗?”教师的反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迅速地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提取通分的知识,沟通分母是25与100之间的联系,得出3/25=12/100=0.12。正当学生沉浸在学习成功的快乐之时,教师追问:怎样把3/7化成小数呢?由于3/7不能通分成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造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再次“脱线”,他们的思维便由先前的“柳暗花明”忽又转入了“山重水复”的困境。“那该怎么办呢?”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的分数化小数时,掌握了教学难度,有意将3/25放入其中,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现源于已知又发展于已知的未知因素,使学生处于不断“提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通过原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复活”或改组,使新知获得同化,并纳入原认知结构中,扩建成新的已知认知结构。
  三、创设亮度,激发热情
  所谓亮度就是提出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围绕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索性、跨度大、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心扉,促其想象。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一课,快结束时,教师拿出一小段胡萝卜。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怎样求出胡萝卜的体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学生说:把胡萝卜煮熟后,挤压成类似一个圆柱或圆锥的形状,就可以求出它的体积:有的学生说,先称出该胡萝卜的重量,再从胡萝卜中切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一小块,称出它的重量,然后根据大胡萝卜和小胡萝卜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就可以求出该胡萝卜的体积;还有学生说,把胡萝卜放在量杯中,看看水上升了多少,水上升的体积就是胡萝卜的体积……这样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了丰富想象的意境,使学生带着高涨的、积极的情绪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把握尺度,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它有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和调控教学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它有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语言的作用。同一个班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层次、水平是有差異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把握尺度,不但要在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下发问,还要把握好发问、候答(指教师发问到学生回答前的间隔时间)和理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回应)的占用时间。提问后,不用马上让学生回答,应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一般而言,问题的难度小,思考的价值低,候答的时间应少留,反之应多留。甚至可让学生先讨论,再作答。在提问的过程中,必须要面向全体,尽管一个问题只会是一个学生回答,但问和答的活动绝不能成为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一对一的活动。为此,教师提问时不能只盯着少数几个学生,要面向全体,让上、中、下的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
  总之,提问的方式很多,我们只要根据实际,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第一小学 325600)
其他文献
流速测量是研究流动现象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尽管目前已经存在毕托管、激光多普勒流速仪、粒子图像测速仪等多种成熟的流速测量仪器,然而对于微流速的测量面临的难题是,一方
多角体基因是家蚕杆状病毒(BmNPV)极晚期表达基因,因其启动子的超高效的启动功能,常被当作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启动外源基因表达的启动子,但其高效启动机制还鲜见报道。因此,在
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现场实验,利用PIV粒子成像测速仪测出水轮机转轮出口、尾水管锥段和扩散段等处的流场分布情况并通过专用Insight、Tecplot软件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利用宁波地区3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宁波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霾空间分布不均,总体上北部多南部少,西部多东部少,这是因为宁波西部和北部
会议
  宁波能见度总体呈逐年下降及西北到东南逐渐转好的分布特征;能见度和PM2.5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即冬季PM2.5浓度最高,能见度最差;夏季浓度最低,能见度最好;两者具有呈现单谷和
会议
摘要:把课堂归还学生,注重学生互动,合作交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五四三”课堂教学;民主;活力;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39  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师反思课堂现状,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学状况,并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经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经过
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结构类型复杂的海相淤泥,它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和渗透性低等特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地区修建在海相淤泥类软土上的工程越来越多,软基工程中常
  在当前"五水共治"背景下,如何结合实际做好"保供水"工作,从而促进城市供水事业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各地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和尝试。浙江省水行业最早提出了"城市供水现代化"
在土木工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道桥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等诸多工程领域,因此,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水力发电是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之一,随着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水电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发展水电的过程中,如何能更好更彻底的利用水资源、水电站如何能经济有效的运行一直是科研工作者们努力的方向,厂内经济运行就是经济运行研究的一大重点。本文从开发厂内经济运行系统的必要性出发,以大河沿河梯级电厂作为算法实例,从厂内经济运行的具体内容介绍到厂内经济运行的算法实现,最后到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以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