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加坡江兜王氏社群为个案,运用中国与东南亚两方面的田野调查资料与有关文献资料,具体地讨论南来拓荒的中国华南移民如何运用中华传统民间文化资源,在19世纪末以来中国和新加坡、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脉落下,以血缘、祖籍地缘、业缘、神缘纽带来整合与凝聚华人社群认同,进而建构东南亚华人的社群结构与文化形态及其历史演化过程。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阐明本文的问题缘起及学术史意义,并就本文的研究方法、材料来源以及分析框架逐一略作说明。
第二章具体考察中国近代福清江兜王氏族人南来的移民状况及其在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中的生存处境,从中分析东南亚华人社群建构的历史必要性。
第三章主要从经济状况、宗亲会、神明信仰三个方面对殖民地时代新加坡江兜王氏社群的历史建构实态进行详细考察,具体分析华人业缘形态、社团组织以及神明信仰在东南亚华人社群建构中的角色与功能。
第四章主要从经济状况、宗亲会、神明信仰三个方面对1965年新加坡独立建国以来江兜王氏社群结构与文化形态的历史演化实态进行详细考察,具体分析东南亚华人业缘形态、社团组织及其神明信仰在当代的变迁表征,并进一步从中探讨当代东南亚华人的认同形态问题。
第五章结论部分对前文新加坡江兜王氏社群建构与演化的具体考察内容做出进一步的总结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学界有关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领域的若干问题及研究取向提出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