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流感染是一种病死率高的危重疾病,大肠埃希菌是引起血流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本文通过分析大肠埃希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2014-2018年的菌株分布特点、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大肠埃希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的药敏试验结果、临床数据。成组设计的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用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大肠埃希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的年龄为(18-91)岁,中位年龄64岁,60岁以上患者占64.0%;其中男31(31.0%)例,女69(69.0%)例。86例患者合并1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基础疾病以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泌尿系结石多见;14例患者未合并基础疾病。泌尿道为最多见合并的感染部位。泌尿外科(22.0%,22/100)、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2.0%,22/100)、内分泌科(14.0%,14/100)为大肠埃希菌检出数前三的科室。产ESBLs菌株数检出前三的科室分别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5株、泌尿外科13株、重症医学科6株。2014-2018年大肠埃希菌检出数无明显变化趋势,2016-2018年检出数较高。5年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总体检出率为55.0%(55/100),2014-2018年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69.2%(9/13)、63.6%(7/11)、44.0%(11/25)、50.0%(13/26)、60.0%(15/25),5年间ESBLs检出率无明显变化趋势(χ2=0.274,P=0.601)。药敏试验显示5年间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高度敏感。ESBLs阳性组对我院检测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氨苄西林(100.0%VS 68.9%)、氨曲南(98.2%VS 0.0%)、头孢曲松(98.2%VS 0.0%)、头孢他啶(98.2%VS 0.0%)、头孢噻肟(98.2%VS 0.0%)、头孢唑啉(96.4%VS 20.0%)、头孢吡肟(100.0%VS 0.0%)、头孢呋辛(100.0%VS 4.4%)、庆大霉素(61.8%VS 31.1%)、左氧氟沙星(63.6%VS 20.0%)、哌拉西林(80.0%VS 53.3%)、妥布霉素(45.5%VS 13.3%)]高于ESBLs阴性组,P<0.05。预后差组对氨苄西林(100.0%VS 80.0%)、氨曲南(76.7%VS 44.3%)、头孢曲松(76.7%VS 44.3%)、头孢他啶(76.7%VS 44.3%)、头孢噻肟(76.7%VS 44.3%)、头孢唑啉(86.7%VS 51.4%)、头孢吡肟(76.7%VS45.7%)、头孢呋辛(83.3%VS 45.7%)的耐药率高于预后好组,P<0.05。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差组年龄大(Z=2.130,P=0.033)、ESBLs检出率高(χ2=8.129,P=0.004)、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χ2=7.229,P=0.007)、住院时间短(Z=2.336,P=0.020)、随机血糖高(Z=2.193,P=0.028)、白蛋白低(t=2.565,P=0.012)。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2型糖尿病(OR=4.391,95%CI:1.228~15.694,P=0.023)、ESBLs阳性(OR=6.662,95%CI:2.076~21.377,P=0.001)和白蛋白降低(OR=0.899,95%CI:0.822~0.983,P=0.020)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1.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泌尿系结石为常见合并的基础疾病。泌尿道为最多见合并的感染部位。2.2014-2018年100例大肠埃希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中,产ESBLs总体检出率为55.0%,2014-2018年产ESBLs检出率无明显变化趋势。3.2014-2018年大肠埃希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药敏试验显示总体对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外的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ESBLs阳性菌株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菌株。预后差组菌株耐药率高于预后好组。4.患2型糖尿病、ESBLs阳性、白蛋白降低的患者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