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稳定平台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载SAR天线稳定平台是保证雷达能够大面积连续成像的基本条件。高精度、高稳定度的天线稳定平台是高分辨率机载SAR关键技术之一。 现有机载SAR天线稳定平台多采用模拟控制结构,利用双自由度的挠性陀螺仪做为速度传感器。在这种平台控制模式下,存在着系统体积庞大、调试过程复杂、运行环境影响平台的性能稳定、陀螺仪耦合等问题,以至影响到机载SAR成像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论文在对机载SAR成像时对天线指向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平台进行了数学建模,针对现行的天线稳定平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数字控制理论引入到天线稳定平台控制中,设计了位置跟踪环和速度稳定环双环控制机制,针对平台上存在的干扰因素的特征设计数字控制器。仿真和实验表明,数字控制系统使得天线稳定平台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惯性器件是天线稳定平台研制的关键因素,用光学陀螺仪代替传统的机械陀螺是惯性平台发展趋势之一。论文提出并推导了使用光纤陀螺仪进行载机角运动隔离的原理,论述了使用单自由度陀螺仪用于天线稳定平台的可行性和优势。单自由度光纤陀螺仪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稳定平台对机载飞行环境条件的限制,提高了器件安全性,减小了速度测量中的误差,解决了双自由度陀螺仪平台中的轴间耦合问题,从而提高了整个稳定平台控制系统的精度。 论文针对实际应用中的三轴平台存在着的交叉力矩耦合现象作了动力学的分析,设计解耦控制器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解耦控制器将三轴平台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成功转化为三个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系统。 论文最后,介绍了基于文中所讨论的控制算法和滤波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法,进行了单轴稳定平台的实验,对实验系统在二维飞行模拟转台上进行了动态测试,获得了较理想的测试结果。单轴稳定平台实验系统的建立,为今后研制实用的数字天线稳定平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尝试;并对开发更适合机载SAR天线稳定平台的控制算法创造了理论和实验条件。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本实验室分离培养的野生黄伞(Pholiota adiposa(Fr.)Quél.)为实验材料,着重研究了黄伞液体培养工艺和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采用体外抗自由基实验、血清溶血素测定实验(体
虽然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在内存和速度方面都有飞速的发展,但是人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这阻碍了计算机技术在人们同常生活中的应用。语音识别技术的出现,可以有助于建立自然
随着无线通信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而现有的静态频谱使用政策,导致可分配的频谱资源少之又少,频谱资源的供需问题愈发紧张。认知无线
随着无线通信用户的增多,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稀缺,但是数据显示,拥有频谱使用权的授权用户对于频谱的利用率却并不高。因此,近年来认知无线电技术成为频谱资源利用率的解决方案。认
对拖拉机使用中遇到的挂挡困难、低速挡行驶时底盘发响、制动时向右跑偏、转向沉重故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故障产生的原因,对故障诊断排除方法进行了探讨.
低速无线个域网(LR-WPAN: LOW Rate-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因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应用前景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IEEE802.15.4标准被公认为是一种适用于W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属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蚧科(Coccoidae)的蜡蚧属(CeroplastesGray),它分布广,寄主多。在山西省的中
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业务尤其是数据业务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业务种类日益丰富。目前存在的大部分移动应用平台由于自身体系结构的缺陷,无法迅速高效的把各种业务
西施舌人工育苗过程中,附着变态阶段常发生大量幼体变态延迟及死亡的现象,使附着变态成为制约大规模生产的瓶颈之一。本研究探讨了附着变态的影响因子及化学诱导技术,以期改进西
本文首先在对传统信息检索的检索原理与实现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信息检索的局限性和智能检索的技术特点与优势。认为基于关键词匹配的检索方法是导致其现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