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重塑黄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hi7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区域性土质,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建设中,其力学特性决定着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影响正确的工程设计和地基处理措施。另外,黄土还具有不同于一般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因而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以杨凌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初始干密度、不同初始含水率及不同固结度下的非饱和重塑黄土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杨凌非饱和重塑黄土的强度指标和邓肯-张模型各计算参数随初始条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重塑黄土的粘聚力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干密度呈指数关系;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与含水率呈负对数关系;随固结度增加而增大,与固结度呈线性关系。内摩擦角随干密度和固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固结度U>70%时,内摩擦角的增加幅度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二者呈近似的线性关系。随干密度的增加,重塑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硬化型向软化型转变,体应变由剪缩向剪胀转变,随围压的增大应变硬化和剪缩现象更为明显;随含水率的增加,重塑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软化型向硬化型转变,体应变由剪胀向剪缩转变。邓肯-张模型计算参数随初始条件的变化规律可以作如下总结:1、初始切线模量Ei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与含水率呈负指数关系;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二者呈指数关系;随固结度的增加而增大。2、破坏比Rf数值基本在0.8~0.95之间,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随干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含水率越大,出现转折的干密度也越大;在低密度下,破坏比随着固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干密度较高时,随着固结度的增加略有减小。3、泊松比νi随试样初始条件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在低含水率、高密度下随围压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低含水率且低密度或高含水率下,均随围压增大而减小;在干密度较高时,νi100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其他条件下的νi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高含水率时各围压下的νi及其他条件下的νi300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含水率较低时,νi100、νi200随干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4、材料参数K、K b、G、F随试样初始条件的变化规律较为明显,K、K b随干密度和固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G的变化规律同于νi100;在含水率较低或达到饱和时,干密度较大的试样F较小,在其他条件下,F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随干密度和固结度的增加而增大。n、m、D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与钢框架结构相比,有更大的刚度和稳定承载力;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承载力强,自重小,延性好,因此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在工程中日益得到广泛应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增速很快,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建设力度更是前所未有。然而西北部由于地处内陆土质主要以砂土为主,砂土的粘结性较差导致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
张弦梁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空间结构新形式,已在一些大型的工程中得以应用。目前,该类结构的抗震分析和设计研究总体还很薄弱。本文系统地对该类结构的多维地震响
随着混凝土结构理论与试验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工程实际中疲劳破坏现象的不断涌现,混凝土结构的疲劳问题更加受到重视。其中混凝土梁的疲劳破坏问题是混凝土结构构件疲劳问题研究
开合屋盖结构是一种崭新的结构形式,移动屋盖结构的实现是把一个完整的屋顶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律划分成几个可动和固定单元,采用适当的机械技术,使可动单元能够按照预期的轨迹
如今在铁路、公路和城市高架道路桥梁设计中,一方面,为了跨越山涧河流,满足城市立体交通的需要,出现了较多的柔性桥墩柱;另一方面,从美观、经济角度,桥梁由原来的笨重结构逐
本文主要研究SRC框架—RC核心筒竖向混合结构中过渡层位置的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及变形情况。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底层
风荷载是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荷载之一,对于高层、大跨、高耸等结构,风荷载甚至可能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对于一些体型复杂、高度超限、有严重干扰等风荷载难以确定的
注浆理论和注浆现场实践发展主要呈现两大特征:(1)注浆理论远远落后于注浆实践的发展;(2)岩体注浆落后于土体注浆的发展。针对裂隙岩体注浆在理论和时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正是中国建筑节能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保温建筑体系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在这种前提下,CS保温承重一体化建筑结构体系将会受到大力推广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