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细部形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iub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细部是还原建筑师设计思想,阐释材料、构造、形式之间内在关联的重要途径。湖南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范本,其细部设计对于近代湖湘建筑师建筑思想研究、湖南大学早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中国近代转型期建筑细部特征研究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关于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细部设计研究较少。2013年“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成功申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凸显了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对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大学对校园现存的早期建筑开展了新一轮的保护与修缮,需要改造和替换的饰面层及结构被拆解,能够直观地看到建筑细部的工艺与做法。2019年湖南大学建筑学科办学9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的建筑学术论坛与建筑展览,在中国书院博物馆中举办的“营造——刘敦桢、柳士英湖南大学校园建筑展”展出了湖南大学档案馆封存的设计图纸,为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细部研究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鉴于湖南大学早期建筑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提升、建筑修缮和保护技术要求的提高以及从细部角度解析建筑师创作思想的需要,本研究以湖南大学建筑学科办学90周年公开早期建筑原始图纸为契机,结合建筑类型学理论、实地调研测绘开展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细部形态研究。
  本研究聚焦于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的屋顶、屋身和台基,通过分析主要建筑细部设计的形态特征,梳理细部设计之间的关系,发现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细部设计遵循1)形式与内容辩证统一、2)部分与整体有机协同、3)施工与构造相互制约的设计法则,建筑细部设计经历了由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演变,由最初对东西方传统建筑细部的简化模仿,转向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与基本国情、传统文化结合的创新,呈现1)地域适应、2)融汇中西、3)几何建构、4)细部联动、5)母题重复、6)动静结合、7)现代内隐、8)繁简相宜的设计特征,隐含了1)源于传统终于现代、2)始于模仿长于创新、3)发乎于情止乎于理的宏观演变规律。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细部形式法则、形态特征和演变规律揭示了留日建筑师在国情复杂、基础薄弱、社会意识形态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将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和传统建筑细部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现代主义建筑创作之路,建造适合中国国情、适应地域气候、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其探索对现代主义实践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特殊地理条件和丰富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传统村落的演化历程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其村落空间形态的变迁不仅反映了物质层面的变化,而且在深层次折射出村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的改变。其中,村落公共空间作为村民公众参与意愿的物质载体,承载了村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同时也是村落空间形态演化的关键要素。在当前乡村快速演变的背景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节点的布局、属性、规模也随之发生变化:公共空间节点的选址和设置愈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字化的“0和1”,是印刷产业技术发展和变革的完整路线图。目前,主流的绿色印刷技术包括哪些、这些技术有哪些优缺点、如何实现绿色印刷呢?日前,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蒲嘉陵和许文才教授,该学院教授魏先福和金杨以及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忠,这5位研究各有侧重的印刷行业专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对绿色印刷技术作了专业的阐述。    绿色印刷包括印刷的全过程    记者
期刊
怀揣一个创业的梦想    纽曼是1996年成立的,当时,我们几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穷二白,找朋友借了4万块钱,因为也没有钱注册公司,所以挂靠一家非常小的公司作为一个部门,开始了在北京的创业。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为什么我们能一路走下来做到今天?我们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公司,希望在北京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抓住机会起死回生    当时,纽曼选择的第一个项目是做录音系统。公司成
期刊
大学作为公共建筑,作为社会和国家教育兴衰的重要部分,不仅承担着大学校园的建设,还承担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工作,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既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基,也不能停止发展止步不前。
  本文所研究的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ofVirginia,简称UVA)创建于1819年,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这所大学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Charlottesville,是美国公认的“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最初的8所“公立常春藤”成员之一,也是北美地区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高等院校。它的建校者是
本刊讯“种子是生命,种子是希望,种子也是梦想,希望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生命力旺盛,让北京的农业在这里实现希望,放飞梦想。”2011年7月13日,北京市委常委、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牛有成,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启动仪式上寄语新成立的科技园。  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在主持活动时介绍,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深入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总
期刊
农历大年初三,正是合家团聚、共度佳节的时刻。然而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为了对北方地区进行旱情监测,为科技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抗旱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宋晓宇和同事们却依然在紧张地忙碌着。  记者:近年来,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具体体现在现代农业方面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宋晓宇:遥感技术为精准农业高效率、低成本的信息获取提
期刊
深藏南极的“冰立方”    2010年底,历时10年、耗资2.71亿美元的“冰立方”(ICOCube)中微子探测器,在寒冷而神秘的南极宣告建成。这一创新型科学探索项目,利用南极极为纯净的古老坚冰层作为“望远镜”,搜寻来自茫茫宇宙空间的高能基本粒子——中微子。  “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器项目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领导,比利时、德国、荷兰、日本、英国、新西兰和瑞典等国家的40多
期刊
乡村振兴建设是我国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建设战略,其中推动乡村的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是战略规划的重点任务,这两个任务都与乡村人居环境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将无障碍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中,推广乡村地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包容性设计作为无障碍设计衍生发展的理念,设计内容和服务对象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在乡村建设中融入包容性设计,可以将乡村振兴的建设任务与无障碍要求相互结合起来,在前期规划设计中预留建设场地和空间,减少重复的设计与改造建设。
  首先本文通过对住区系统及包容性设计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和当今社会养老转型的压力逐渐使得我国对养老建筑的需求愈发强烈,与这种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目前养老产业的落后。其中养老设施的陈旧以及养老建筑质量低下都成了制约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快速且高质量建造老年公寓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今天,将装配式内装应用到老年公寓填充体内,探索出能够既快速又高质量的建造老年公寓填充体思路是本文的目的。
  本文基于KSI内装部品理论体系将装配式内装用于老年公寓填充体的建设和改造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要实现乡村振兴,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要选择适合的文化内容,确定正确的价值、道德引领。中国祠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为特别的一种文化形式,选择祠堂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中心载体,能充分利用祠堂的空间和文化价值,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通过调研发现,在时代的发展下,能保留下来的一部分老祠堂空间也逐渐的被闲置荒废,老祠堂普遍进入了空间衰败的境地,只有极少数祠堂通过功能异化而获得了新的发展,而现代人不知祠堂为何、作何用的比比皆是,许多地区也根本没有祠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