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建立一种稳定的脊髓损伤痉挛模型的基础上,再给予A型肉毒素肌肉注射以观察注射前后及注射后不同时间其形态学、痉挛程度及功能评分的变化。同时观察痉挛形成不同时间给予A型肉毒素后其形态学、痉挛程度及功能评分的变化。以明确A型肉毒素在注射后不同时间及痉挛形成不同时间对痉挛肌肉形态学及功能学的影响。方法:运用成年的SD大鼠48只建立脊髓损伤痉挛模型。随机分为肉毒素注射组,痉挛形成后将动物分别按痉挛形成的时间分为1周组、3周组,每组再根据肉毒素注射后的时间分为注射后一周及注射后三周两个亚组;生理盐水组,在痉挛形成一周后进行生理盐水注射,同时也根据注射后时间分为注射后一周及注射后三周二个亚组;空白对照组,在痉挛形成一周或三周后不给予任何处理。注射A型肉毒素或生理盐水后1周及3周分别观察其电镜、功能评分及痉挛程度的变化并与空白组作对比。在观察注射后1周及3周的电镜、功能评估及痉挛变化的同时,也对痉挛形成1周及3周注射A型肉毒素后两组的电镜、功能学及痉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注射肉毒素前后比较:痉挛模型形成后电镜结果显示:肌小节明显缩短、肌丝排列紊乱、H带缩短、线粒体糖原数量减少。痉挛形成三周肌小节长度短于一周组。注射A型肉毒素后:肌小节明显变长、肌丝排列紊乱、Z线漂移、H带变宽、线粒体仍少且明显肿胀或浓缩、糖原数量亦不多。功能评分:斜板试验功能有部分改善,Ashworth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2、痉挛形成1周及3周比较:电镜结果显示:痉挛3周的肌小节较1周短、Z线漂移更明显、H带缩短较1周明显。在注射A型肉毒素后都有肌小节的变长、线粒体的肿胀及Z线漂移。肉毒素注射一周后,痉挛形成一周的肌小节长度要长于痉挛形成三周组。肉毒素注射三周后,痉挛形成三周的肌小节长度要长于痉挛形成一周组。功能评分:痉挛形成一周注射后一周及三周、痉挛形成三周注射后一周及三周都有部分差异(P<0.05)。痉挛形成一周及痉挛形成三周其在痉挛程度评分及功能评分上有部分差异(P<0.05)结论:1、A型肉毒素注射后可以明显减轻肌肉痉挛现象。2.痉挛形成三周所需的肉毒素起效量高于痉挛形成一周。3、注射A型肉毒素后痉挛肢体的功能有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