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译作《苹果车》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ji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老舍先生一生著述颇丰,他把自己对祖国的深沉热爱与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投入到写作中,加之鲜活生动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幽默与讽刺,细致入微地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市井生活图,因此深受中外读者喜爱。然而,老舍先生作为一名译者的身份却鲜为人知,除了零碎的译过一些诗作和文章外,他唯一发表的、且最具价值的译文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政治讽刺剧《苹果车》。   《苹果车》成文于1929年,剧本由两幕加一段插曲组成,把想象中的30多年之后的政治舞台呈现于观众的面前。萧伯纳在这个剧本里犀利的戳穿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实质,影射工党政客麦克唐纳等出卖工人利益,剖析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被金融寡头操纵的真相。它的成就为观众和批评家所公认,尤其是它机智的对话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萧伯纳戏剧语言的难度凸显了老舍先生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灵活的翻译技巧,他不硬译,不死译,避免使用艰涩难懂的词汇,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向原作风格靠拢,力求准确且传神的再现萧氏戏剧的独特魅力。《苹果车》中译文体现了老舍先生“风格”翻译的理念,剧中精彩的对话和幽默中带讽刺的气氛被逐一还原,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对比原作者与译者、分析《苹果车》中译文的优缺点,探索老舍先生的翻译之道,得出从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所受影响、译本对目的语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结论,并说明戏剧应由懂戏剧和熟悉戏剧的作家来译的观点。本文的亮点在于深挖作家老舍的翻译思想,弥补了对老舍翻译的研究空白,同时以期将研究者的视线导向更为全面的老舍研究。
其他文献
嵌入式软件的应用与开发是当今计算机软件发展的一个热点.我们分析了传统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当前的一些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基于μITR
随着哲学阐释学与翻译研究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密切,哲学阐释学为翻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虽然阐释学并没有为翻译研究带来方法性指导意义,但是它为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哲学
在当代中国画坛,马海方的人物画可谓独树一帜,他以没骨重彩表现出北京风情,作品在平淡与朴实中,体现着生活的原汁原味。而马海方的书法也同他的绘画一样,个性鲜明,蕴含着浓浓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威廉·戈尔丁的第一部小说《蝇王》于1954年出版,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凭借这部小说,戈尔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于198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蝇王》这部虚构的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