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正加快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在信息社会中,公民的信息素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公民的信息素质是增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我国高校,基本上是以图书馆为主体以《文献检索》课为载体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但信息素质教育的全民性和连续性决定了信息素质教育不是单纯课程学习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贯穿个体一生的终身学习过程,因此需要全社会的相关机构与部门共同合作来解决信息素质的教育问题。
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概念: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与作用,重点探讨了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必要性与现实要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现状,发现我国信息素质教育无论在实践环节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与国外都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掌握当前我国高校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这些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我们高校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策略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本研究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国各类不同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有效的116份调查问卷发现:(1)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主要由图书馆承担,以《文献检索》课为承载主体,其主要内容是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2)信息素质合作教育多停留在理论认知上,各种可能的信息素质合作教育实践形式都很少开展;(3)产生这种现状的因为多种多样,主要是缺少制度保障、缺少经费支持、缺乏现实需求等。
基于信息素质教育合作中的存在问题和因为分析,从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入手,本文提出以图书馆为主体,与专业教学、数据库提供商及图书馆联盟等进行信息素质合作的教育模式,并提出了实现这种教育模式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