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2Sb基合金变磁相变和磁热效应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351464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于相变过程中磁热效应的制冷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并且可以有效取代气体压缩制冷技术。对表现出巨磁熵变材料的研究已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由于锰原子具有很大的磁矩,同时锰基合金具有成本低、易于加工的优势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金属间化合物。在锰基金属间化合物中,具有四方Cu2Sb类型结构的Mn2Sb不仅具有上述优点,并且在相变前后晶体结构不发生改变,因此相变过程中产生的热滞非常小,这点非常有利于应用于实际。由于Mn2Sb基合金具有上述明显的优点,因此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它的研究,但是对于掺杂元素的占位、等静压方式、强磁场效应和间隙效应对Mn2Sb基合金的变磁相变过程和磁热效应的影响还未得到研究,已知Cu元素取代Mn元素会造成体系发生亚铁磁态和反铁磁态之间的变磁相变,因此本次实验针对上述几种方式,研究了 Ge元素掺杂占据Sb位置和Mn位置对Mn2Sb体系的影响,等静压对Mn2Sb0.95Ge0.05合金的影响,强磁场效应对Mn1 8Cu0.2Sb合金的影响以及B间隙效应对Mn1.95Cu0.05Sb合金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 Mn2Sb体系中Ge元素占据Sb位置和Mn位置以及等静压的影响。研究发现 Mn2Sb1-xGex(x=0.05,0.1,0.15)合金和(Mn1-yGey)2Sb(y=0.025,0.04)合金中均出现了反铁磁态与亚铁磁态之间的变磁相变。随着Ge取代Sb和Mn含量的增加,相变温度逐渐升高,给Mn2Sb0.95Ge0.05合金施加等静压,变磁相变温度略有减小。同时,施加等静压和Ge取代Mn含量增高均会导致临界场随温度变化关系曲线的斜率减小。外磁场为7T时,Mn2Sb0.95Ge0.05合金最大磁熵变可达到6 J·kg-1·K-1,随着Ge取代量增大和施加等静压均逐渐减小。分别在零场下自由凝固和12T强磁场下凝固的四方Cu2Sb结构的Mn1 8Cu0.2Sb合金相变过程中均未出现热滞。强磁场凝固会导致Mn1.8Cu0.2Sb合金中出现沿c轴取向的织构,同时变磁相变过程也会更剧烈,从而磁熵变也增强了。低温下会出现交换偏置现象。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强磁场凝固对晶体取向、亚磁相变和磁交换耦合作用有明显的影响。最后本文还研究了 B间隙效应对Mn1.95Cu0.05Sb合金变磁相变的影响。随着B含量的增多,变磁相变温度逐渐降低,热滞逐渐变宽。添加适量B元素可以增大饱和磁化强度和磁熵变,但是过高的B含量会导致变磁相变过程变缓。结合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了间隙位置最邻近的四个MnⅡ位置上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对四方Cu2Sb类型结构的Mn1.95Cu0.05Sb合金的磁化强度和变磁相变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张力制度对于连轧钢管的尺寸精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某钢管厂Φ460mmPQF生产线生产实际,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对实际连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轧辊转速、芯棒速度、芯棒与钢管内壁摩擦系数对轧制力、轴向应力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以优化轧制状态为目的,提出连轧管工艺优化方案。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Φ460mmPQF机组的设备参数及现
谱写爱的教育乐章的第一人,陶行知先生当之无愧!教师只有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恋和仰慕心理,才能喜欢教师教的科目,听从教师的教导得以进步。
Al-12.7Si-0.7Mg挤压型材是东北大学自主研发出的一种新型可热处理含镁高硅变形铝合金。针对这种新型合金的焊接问题,东北大学又成功制备出一种与该新型合金成分相同的Al-12.7Si-0.7Mg合金焊丝。本研究基于原有配用合金焊丝的化学成分设计了添加不同含量混合稀土元素(Ce+La)的 Al-12.7Si-0.7Mg-xRE(x=0,0.4,0.6,0.8)合金焊丝,旨在进一步提高这种新型变
利用镁基金属易于产生取向性的特点及BaTiO3陶瓷物理化学稳定性优势,本文首次探索性研究了以BaTiO3颗粒和镁基(Mg、AZ91)材料之间相互掺杂后对其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开展了套管轧制Mg/BaTiO3陶瓷带材实验结果表明,0wt%Mg/BaTiO3陶瓷带材侧边形貌呈规则的多边形形状,套管大变形过程能够改变BaTiO3陶瓷的偏聚方式,形成一定的群体
电催化技术在开发清洁能源和降解污染物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的热点研究领域。其中开发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新型电催化剂是该领域的核心任务。具有特殊物化性能的金属氧化物被应用于多种电催化反应,且通过多组分设计有望进一步优化其性能。然而,目前对催化机理的研究不足以准确推算催化剂成分、结构等特性与其性能的关系,因此新型催化剂研究仍停留在重复机械的材料合成和性能检测模式。为推进金属氧化物电催
热镀锌板因具有耐腐蚀性能强、成本低、加工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行业。但热镀锌板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腐蚀,因此为延长热镀锌板的使用寿命,需对其进行钝化处理。传统的钝化工艺主要为铬酸盐钝化,但因六价铬为有毒物质,近年来铬酸盐钝化工艺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因此研发一种无毒、环保的无铬钝化工艺已成为热镀锌钢板钝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以热镀锌板的无机-有机复合无铬钝化工艺为研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磁污染也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电磁波吸收剂研究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电磁污染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在众多吸波材料中,石墨烯由于质量轻、化学稳定性好、电导率和热导率优异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青睐。然而,石墨烯制备过程繁琐,价格高昂,所以本文致力于制备以石墨化碳球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此外,ZnO作为一种重要的宽禁带半导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催化剂、传
搅拌反应器在冶金及化工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压力能驱动的自搅拌反应器利用了高温高压流体自身能量,结合了管式反应器和釜式反应器的双重优势,通过驱动轮进行搅拌,不仅实现了物料的高效混合和能量的利用,同时,克服了传统搅拌反应器机械密封困难等问题。对这种新型反应器性能的研究和结构优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压力能驱动自搅拌反应器的可行性和初步的流动特性。本文在此基础上,借助物理实验、理论计算、数值
煤炭在我国的储量十分丰富,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主导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因此煤炭清洁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煤气化技术中,能源消耗量巨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此相反,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却存在大量电力浪费现象。传统的调峰技术发展陷入瓶颈,我们希望换一个角度思考电力浪费问题,从用户端入手,寻找一种有大量电能需求同时能在谷期运行的技术,作为多余谷期电的新去向。因此,我们希望将电催化引入煤气化技术,旨在降低
CO2的过量排放导致了温室效应等许多环境问题,利用丰富的CO2生产化工产品或可再生能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甲醇是一种优质能源和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存储和运输很便利。随着甲醇需求的增加,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得到了研究者的更多关注。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甲醇产率的催化剂是CO2合成甲醇工业的关键。本文分别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固相研磨法制备了 ZnO-ZrO2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筛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