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电催化气化特性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g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在我国的储量十分丰富,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主导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因此煤炭清洁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煤气化技术中,能源消耗量巨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此相反,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却存在大量电力浪费现象。传统的调峰技术发展陷入瓶颈,我们希望换一个角度思考电力浪费问题,从用户端入手,寻找一种有大量电能需求同时能在谷期运行的技术,作为多余谷期电的新去向。因此,我们希望将电催化引入煤气化技术,旨在降低煤气化所需能耗以及为谷期电提供新流向。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可行性实验、热解实验以及气化实验三个部分。其中可行性实验和气化实验采用自行搭建的气化平台,热解实验采用坩埚炉作为加热炉。可行性实验采用阜新煤作为考察煤种,考察参数包括碳转化率,各产气组分反应速率以及产物组成等,旨在初步观察电催化对煤气化是否具有催化作用。热解实验采用阜新煤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研究电催化对热解产气、煤焦以及焦油的影响。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产气组分,用液相色谱仪分析焦油成分,用综合热分析仪考察煤焦热解特性,用扫描电镜观察煤焦表面形貌。气化实验采用与热解实验相似的实验步骤,主要考察碳转化率,各产气生产速率,产气组分,气化反应时间以及产气热值等,主要获得以下结果。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电催化能够有效提高煤气化碳转化率,将碳转化率从69.93%提高至99.17%,各组分的反应速率整体上都有提升。原因有以下两点:一、热源分布方式改变,导致温度场发生改变。二、电阻丝发射的热电子参与气化反应,使得大分子碎片加速解离,而解离后的小分子碎片更容易生成气化产物。此外,电催化能够将气化反应时间提前,对产气组分影响不大,但是存在促进甲烷和氢气生成的潜力,是具有后续研究价值的一项技术。热解实验结果表明,电催化改变了煤焦的表面形貌。随着电催化功率的不断增大,煤焦颗粒中气孔逐渐增多,大量气孔相连甚至会出现断层现象,这种多孔状态有效促进了传热传质过程,体现在热重实验中的现象是:煤焦失重率随着电催化功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对于焦油而言,电催化能够有效增加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其中苯和萘的提升最为明显。此外,电催化能够降低4,7-二甲基苯并呋喃的含量,从而降低了焦油的氧化性和粘稠性。对产气而言,电催化对三种主要产气的生成都有促进作用,能够极大提升热解气热值。气化实验结果表明,对不同煤种而言,电催化给CO反应速率带来的影响不同。对阜新煤而言,CO最高反应速率随着电催化功率的提高而不断加快,产量增加。800℃和900℃组别中,电催化功率达到300W时,CO反应速率就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继续提高功率,催化效果已不明显。晋城煤的效果和阜新煤相似,但800℃和900℃的差别更小,最佳电催化功率为400W,当温度提高至1000℃时最佳电催化功率为300W。大同煤的效果和阜新煤恰好相反,CO最大反应速率随着电催化功率升高而减小,当功率较低时催化效果就已经达到最佳,继续增大功率反而因烧结阻碍反应。此外,气化剂对电催化的效果影响很大,水蒸气的存在能够促进电催化的效果,以后的研究方向可以是电催化在不同气化剂下的催化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传统的酸洗除鳞工艺在线材行业中受到限制,企业纷纷采用机械除鳞代替酸洗除鳞。机械剥壳除鳞法是使线材通过一组或多组弯曲辊发生反复弯曲变形,导致氧化铁皮破裂剥落,实现氧化铁皮的去除。该技术已逐渐成为线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机械剥壳对于线材氧化铁皮的厚度与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氧化铁皮控制不合理往往造成了高碳钢线材机械剥壳效果不佳,氧化铁皮无法呈大片状或长条状剥落,甚至残留在基体
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TBCs)因其较低的热导率及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在保护高温合金、提高其工作温度方面有着优秀的表现,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热机中,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使用损耗率,减少航空航天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的磨损速度等起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其工作环境及其恶劣而本身形貌及微观结构又十分复杂,使得涂层的失效难以被精准预测,对使用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故而对热障涂层失效机
张力制度对于连轧钢管的尺寸精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某钢管厂Φ460mmPQF生产线生产实际,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对实际连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轧辊转速、芯棒速度、芯棒与钢管内壁摩擦系数对轧制力、轴向应力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以优化轧制状态为目的,提出连轧管工艺优化方案。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Φ460mmPQF机组的设备参数及现
谱写爱的教育乐章的第一人,陶行知先生当之无愧!教师只有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恋和仰慕心理,才能喜欢教师教的科目,听从教师的教导得以进步。
Al-12.7Si-0.7Mg挤压型材是东北大学自主研发出的一种新型可热处理含镁高硅变形铝合金。针对这种新型合金的焊接问题,东北大学又成功制备出一种与该新型合金成分相同的Al-12.7Si-0.7Mg合金焊丝。本研究基于原有配用合金焊丝的化学成分设计了添加不同含量混合稀土元素(Ce+La)的 Al-12.7Si-0.7Mg-xRE(x=0,0.4,0.6,0.8)合金焊丝,旨在进一步提高这种新型变
利用镁基金属易于产生取向性的特点及BaTiO3陶瓷物理化学稳定性优势,本文首次探索性研究了以BaTiO3颗粒和镁基(Mg、AZ91)材料之间相互掺杂后对其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开展了套管轧制Mg/BaTiO3陶瓷带材实验结果表明,0wt%Mg/BaTiO3陶瓷带材侧边形貌呈规则的多边形形状,套管大变形过程能够改变BaTiO3陶瓷的偏聚方式,形成一定的群体
电催化技术在开发清洁能源和降解污染物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的热点研究领域。其中开发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新型电催化剂是该领域的核心任务。具有特殊物化性能的金属氧化物被应用于多种电催化反应,且通过多组分设计有望进一步优化其性能。然而,目前对催化机理的研究不足以准确推算催化剂成分、结构等特性与其性能的关系,因此新型催化剂研究仍停留在重复机械的材料合成和性能检测模式。为推进金属氧化物电催
热镀锌板因具有耐腐蚀性能强、成本低、加工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行业。但热镀锌板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腐蚀,因此为延长热镀锌板的使用寿命,需对其进行钝化处理。传统的钝化工艺主要为铬酸盐钝化,但因六价铬为有毒物质,近年来铬酸盐钝化工艺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因此研发一种无毒、环保的无铬钝化工艺已成为热镀锌钢板钝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以热镀锌板的无机-有机复合无铬钝化工艺为研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磁污染也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电磁波吸收剂研究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电磁污染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在众多吸波材料中,石墨烯由于质量轻、化学稳定性好、电导率和热导率优异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青睐。然而,石墨烯制备过程繁琐,价格高昂,所以本文致力于制备以石墨化碳球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此外,ZnO作为一种重要的宽禁带半导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催化剂、传
搅拌反应器在冶金及化工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压力能驱动的自搅拌反应器利用了高温高压流体自身能量,结合了管式反应器和釜式反应器的双重优势,通过驱动轮进行搅拌,不仅实现了物料的高效混合和能量的利用,同时,克服了传统搅拌反应器机械密封困难等问题。对这种新型反应器性能的研究和结构优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压力能驱动自搅拌反应器的可行性和初步的流动特性。本文在此基础上,借助物理实验、理论计算、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