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微生物对根结线虫的吸引及其对线虫寄主趋化性的影响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根际微生物吸引两种线虫(Meloidogyneincongnita,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能力,及其在番茄根系对南方根结线虫趋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102株放线菌,150株根际细菌,得到4个菌株对根结线虫有吸引作用,吸引指数达到0.21、0.21、0.26、0.31。2、对吸引活力高且稳定的放线菌G-2进一步研究其对两种线虫(M.incognit,C.elegans)的吸引作用。结果表明:G-2培养24 h后发酵液对C.elegans有吸引作用,培养72 h后发酵液对M.inconita有吸引作用。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是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licatus)。通过GC-MS对放线菌G-2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检测,放线菌培养24h时,确定了 11种主要化合物。放线菌培养72 h后,确定了 7种主要化合物。放线菌G-2在24 h时产生的苯并噻哇(106ppm,10sppm,104ppm,103ppm)、土臭素(104pnm)对 C.elegans有吸引作用,趋化指数达到0.38、0.34、0.50、0.38,0.28。苯并噻唑(104 ppm)对M.inconita有趋避作用。培养24 h和72 h都产生的二苯并呋喃在浓度为104 ppm时对M.incognita有吸引作用,趋化指数达到0.18,在高浓度103ppm,对C.elegan 有趋避作用。3、在土壤中进行了 5个菌株发酵液及其代谢产物吸引南方根结线虫的实验。结果表明:施加菌株G-2发酵液,2-35发酵液,1-50发酵液,5-14发酵液,和6-4’发酵液的土壤对M.incognita有吸引作用。施加菌株代谢产物癸醛(103 ppm),lml反-2-己烯醛(104 ppm)和二苯并呋喃(104 ppm)的土壤对M.incognita有吸引作用。施加3ml反-2-己烯醛(104 ppm)和苯并噻唑(104 ppm)的土壤对M.incognita有一定趋避作用。4、在有番茄植株的盆栽区系中研究了 5个菌株发酵液及其代谢产物对根结线虫趋化寄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G-2发酵液,2-35发酵液,5-14发酵液和6-4‘发酵液的番茄根系中M.incognita的吸引能力增强,吸引能力分别最多增强了 15%,25%,26%,20%。施入癸醛(103 ppm),反-2-己烯醛(104 ppm)和二苯并呋喃(104 ppm)的番茄根系对M.incognita的吸引能力增强,吸引能力分别最多增强了 33%,38%,32%。施加菌株1-50发酵液,5-14发酵液和代谢物苯并(104 ppm)的番茄根系对M.incognita有轻微的趋避作用。论文的创新点:1、发现了Streptomyces plicatus在培养72 h对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有吸引作用,培养24h对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有吸引作用。证实了该菌产生的挥发性产物苯并噻唑(106ppm,105ppm,104ppm,103ppm)和土臭素(104 ppm)对C.elegans有吸引作用。二苯并呋喃对M.inconita有吸引作用。2、证实了 5株根际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能在番茄根系增强M.incognita对番茄的趋化性。
其他文献
竣工检验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同时使用到多功能万用表和互感器接线极性测试仪,但目前电力系统甚至整个电力市场上并没有一部能同时实现万用表功能和互感器接线极性测试
<正>为保证经济持续稳定运行,以三个"舍得"的胸襟和气度招才引才,佛山市的诚意可谓十足。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这是《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以下
目的研究不同孕周分娩对未行管理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2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
中国古人说,&#39;善歌者必先调其气&#39;[1]。这种说法事实上不仅适用于&#39;歌者&#39;,对更为广大的以&#39;说话&#39;作为日常主要工作方式的人群同样适用。本文阐述内容不
目的通过检测Sema4C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关系,探讨Sema4C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
园林景观最高的成就不在于创造一种宜人的环境,而是创造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对于茶文化旅游景区的园林景观来说,其设计不仅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还要与茶文化契合,体现茶文化
目前,斑蝥素(CA)和去甲斑蝥素(NCTD)进行结构改造及新药的合成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为探讨斑蝥素衍生物结构与毒性关系及进一步研究去甲斑蝥素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抗肿瘤作用
R—Q型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但也是一种被忽视的方法。这里以简单方式证明了R—Q型因子分析对偶性,并给出一种方便的R—Q型因子得分计算公式。利用地球化学数据解释的实
选择江淮地区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5a的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苗木林地,研究不同鸡养殖密度对林木生长、林下植被生物量以及土壤碳含量的影响,对该林牧共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
目的肺癌是一种死亡率、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许多国家对于肺癌的控制以及治疗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但是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在不断上升。2008年11月第八个“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