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中“大学-小学合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以大连市某校本教研基地校为个案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we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教育行动研究理论的影响和激发下,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日益高涨,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其中,大学科研人员与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形式备受关注和推崇。现如今,我国大学(主要指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和其他教师教育机构)与小学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我国的这种合作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不论是对合作研究的认识,还是合作研究的实践过程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合作研究的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更是难以保证。本文以大连市某校本教研基地学校的合作个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地学校 A 小学的长期追踪考察,参照西方国家以及我国部分地区关于大学与小学合作研究的经验教训,对如何促进我国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中的大学与小学更加有效的合作做一些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讨论和参考。 本文主体由五部分构成: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设计。重点介绍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过程。三、理论概述。包括两个大问题:(1)核心概念界定。解释校本教研、合作、大学与小学合作研究三个核心概念;(2)理论依据论述。阐述大学与小学合作研究的理论假设、必要性及可能性。四、合作个案研究。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和重点部分。首先介绍合作概况,包括合作的背景、基地学校概貌与学校文化;然后介绍合作的主要过程,重点展示合作过程中具体展开阶段的三个关键环节(选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最后介绍合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五、结论与行动建议。通过个案研究总结归纳出校本教研中大学与小学成功合作的条件,并提出推动校本教研中大学与小学合作研究的对策与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档案袋评价方法受到了课改先锋们的青睐,不少教师开始利用电子档案袋作为过程性评价的支持工具。但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指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了具有生存适应功能的心理机制。与生存问题有关的线索,会激活个体的基本动机,个体在该动机的引导下,会产生具有功能性
小学阶段儿童面临各种各样的学习决策。为了优化学习,他们需要决定是否学习一项材料并且对学习材料排序,将努力与注意资源选择性地投入目标相关信息(Castel et al.2012)。学
睡眠对个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必不可少,正常情况下人们每天要花费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睡眠。然而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失眠(insomnia)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