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演绎、对比分析、实证分析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结合政府规制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研究了中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国外发展模式等。从理顺流通与生产的关系入手,完成了对石油流通主要管理环节的系统分析。从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着力理清政府管理的边界。从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入手,强化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融合发展,形成了我国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策略。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一是我国石油流通领域经过多轮改革和政策调整,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对我国石油流通行业规模、市场结构、价格体系、储备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是我国石油流通市场的开放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在经营主体的资质管理、价格管理方面管控措施严格。流通与生产的关系尚未理顺,原油开采、炼化等非流通环节的管理措施仍对流通管理具有影响。这对保障市场秩序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市场经济发展,抑制了发展活力。三是从国际趋势看,扩大市场开放,降低政府干预度,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已是各国石油流通管理的大势所趋。我国也应该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管理的边界,强化资质管理、放开价格管理、加强储备管理、完善市场体系,规范行业秩序。四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应从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改革石油定价机制、提高监管水平、优化财税调控机制、加强储备能力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深化石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职能,保障石油供应安全,提升石油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石油流通绿色低碳、均衡协调发展,构建新形势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流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