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是儒家意识形态,但因应着中国在近代的遭际,传统的意识形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中,国人几乎是整齐划一地向西寻求,马克思主义在诸多思潮的并流中,于20世纪20年代牢牢地确立起了其主导地位,并引领着其后迄今差不多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的历史演变产生了至深至巨的影响。我们很自然地会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万卉纷呈的西方思想园地中,我们何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对这一内涵深蕴的世纪之问,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视界出发作出了他们各自的说明,但遗憾的是,迄今未见有条理化的梳理。本文作者尝试着对此的补足,冀望于对学者们关于此话题的后续运思能够有所帮助。笔者奠基于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之征服中国的理据的诠解,提炼出四大范型:因素契合说,挑战与回应说,传播说与救亡图存说。四者的义涵何谓,它们又分别具有何等解释力,存有哪些方面的未自洽与不圆融;救亡图存范型的致思理路因何得到学界普遍的认同,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将是本论所着意考察的面相。本研究立足于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结合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征服中国的线索的寻绎,重点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详尽分辨因素契合说,挑战与回应说与传播说的不实与不当之处,最终证成在已存的范型解释中救亡图存说的相对优势。具体而言,全篇依循四大范型的界划,让每一范型独立成章。第一章重点索解了在马克思主义征服中国的语境下因素契合说的内涵并对之作了正反两方面的评价,重点突出其在逻辑运思方面的缺失;第二章围绕挑战与回应说,范观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之征服中国对它的演绎,并结合学术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从历史与逻辑两个层面对挑战与回应说的论证力作了研判;第三章着意关注的是传播说作为马克思主义之征服中国的理据,首先较为详尽地阐释了传播说的相关理论,其次对马克思主义于传播说的视界内的传播的实际状况与成效略作提示,最后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客观地评判了传播说的解释力;本文的第四章是作者着墨较多的一章,为审慎说明作者的观点,即,救亡图存说是更好的诠解范型,重点处理了下述几个问题:先是从历史面相留意,分解为紧密相关的两个话题:其一,近现代的紧迫情势及其对救亡图存的普遍社会心理的促发;其二,省思最可能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之征服中国的阻碍因子的传统和自由主义在历史中的在场状况;复次从逻辑角度留意,探寻了马克思主义之征服中国与救亡图存的紧密关联性之体现以及救亡图存范型比之于其他解说模式更高明的地方到底如何显露。最后,本文的结语部分,作者对本研究的观点作了再次申论,提示了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以及局限性,对本论题研究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