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真理——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15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理问题是贯穿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真理问题与存在问题密不可分,真理是存在的真理,存在是作为真理的存在,这就是海德格尔存在论的真理观。这种真理观与传统的认识论上的真理观大为不同。海德格尔存在论的真理观克服了认识论真理观的理论困境,并将认识论上的真理纳入自己的真理体系中,实现了对传统真理观的超越,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海德格尔的两部研究真理的著作《存在与时间》和《论真理的本质》来解读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具体的方法是沿着海德格尔的探索路径,将海德格尔在真理问题上的思路标划出来,了解海德格尔是如何从传统真理观入手,向着源始的真理逼近,并解说这种真理观的意义。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海德格尔在真理问题上的现象学方法。因为在海德格尔哲学中,重要的不是研究得出的结论,而是研究的道路、方法。第二章介绍海德格尔对传统真理观的批判,海德格尔是从对传统符合真理观的批判入手来来提出他的存在论的真理观。批判之后对真理问题的进一步的探索体现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第三章基于《存在与时间》一书,论述真理的三个层次:符合的真理,存在者自我揭示的真理(它说明在证明活动中符合如何被证明)和源始的真理(它说明存在者为何能够被揭示)。源始的真理即此在的展开状态,所以这涉及到此在的基本建构。文中还试图说明传统真理观与源始真理观的关系。第四章基于《论真理的本质》这篇演讲,探讨真理的本质问题。在这篇演讲中,海德格尔对真理问题的关注的焦点发生了转移,不再是从此在的建构出发来说明真理,而是从真理本身出发,探索真理中所包含的非真理因素。海德格尔仍是从符合真理入手,说明作为正确性性的符合真理的内在可能性在于行为的开放状态,而行为的开放状态的根据在于自由,而本质的意思是内在可能性的根据,所以真理的本质是自由。因为作为真理的本质的自由在遮蔽和迷误之中,由此探讨了作为遮蔽的非真理和作为迷误的非真理。第五章论述海德格尔真理观的意义。分为两节,论述海德格尔存在论真理观对传统真理观的超越和存在论思想对西方形而上学的超越。
其他文献
韩非是战国末年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历史观是他推行变法改革的理论指导之一。首先他对历史的本质进行了阐释:第一,他用“道”与“理”来阐述历史的规律。在韩非看来,“道”
海德格尔关于人最原本的生存体验的态势或者结构的解释学描述,是为了让我们对于既定的关于生存问题的讨论,尤其是一般的伦理意义上的讨论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便使我们在面对当下的
知识创新是以知识进步为主导的改进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包括新知识的产生、知识的新的组合、知识的新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发现或创造新知识的一系列过程和行为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发展,知识创新也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的创新点是不仅谈了知识创新的特征和功能,更为着重谈的是知识创新是如何在技术创新中起着日益突显的作用的。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基础,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延伸点和落脚点。技术创新的本质
桑巴特和韦伯同为德国历史学派的继承者,对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但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桑巴特认为奢侈是资本主义的起源动力,他从奢侈与宫廷、骑士与暴发户及奢侈
通过将目的论和自然因果观的交替和变化史作为核心线索,本文追溯了历史规律概念在人类思想史上的理解历程。本文认为,在近代以前,目的论是西方哲学家理解世界和历史的主导性思维
学位
当今国际环境向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目标不断迈进,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凸显,在国际上经济竞争的核心已经开始向知识产权的竞争演进,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