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而不浮,典而不野”[1],这是萧统在《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里论及文章的最高境界,他是这样说的,在现实的创作中也致力于此。萧统的作品风格不同于其父和弟,并且他的文学思想体系和作品特色与南梁的浮艳文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研究萧统的诗文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梁代的文化和审美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萧统的诗文遵循其一贯的艺术特色,即典雅庄重。笔者根据现存的萧统作品来仔细分析诗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努力从源头上来把握萧统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虽然萧统的诗文总体风格为典雅庄重,但是也有一些气势磅礴的作品,尤其在他的文章中,不乏时代的精品,如《文选序》、《陶渊明集序》、《七契》、《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等等,所以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心力来研究萧统作品的特征。本文分为四部分,笔者将萧统的生平及思想、诗歌、文章还有情结等分开来论述。萧统的诗歌今存数量不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佛理诗、赠答诗和乐府诗。总体来看,在萧统各类题材诗歌中佛教诗歌占了很大的比例,是他诗歌创作的重点。萧统在短暂的三十一年生命中孜孜不倦地研究佛经和佛法,广泛结交当时有名的高僧,因此他具有高深的佛学造诣,组织法会、讲解佛理,宣传佛家文化能够得心应手。通过对萧统佛理诗的研究,我们可以理清佛学诗歌盛行、存量集中的原因以及写作的目的和意义。赠答诗歌虽然只有少量的几首存世,但是诗中真挚的感情却让其千古流芳。至于萧统的乐府诗等其他题裁的诗歌,大部分只是模拟之作,萧统虽然从形式上、内容上以及写作情感上进行了深入的模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模拟的成分太多太深入却掩盖了萧统真实的文学创作水平。萧统的文章总的来看分类比较繁杂,精品和平庸之作的比例大致相当。首先,萧统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以骈文的形式创作。在编纂文章选集,诉说自己宏图之志和评价传世诗文的时候,萧统更是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才情,如《文选序》、《陶渊明集序》等等。本着这样的创作态度,萧统的作品才会有精品问世,而他的文学思想也通过文章的创作表露无疑,为我们研究《文选》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其次,是笔者对萧统的令与启进行简略的分析和概括,让我们对萧统的太子生活有大致的了解。而对于萧统的赋,在文学界很有争议,与当时同题的咏物赋相比,萧统留存的作品大多有残缺的痕迹,有人因此质疑所谓萧统的某些残赋实为萧纲的作品,所以笔者在本文中只做简略的解读。从萧统《文选》收录情况来看,他对曹植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诗文创作中也多次借用了三曹作品中的字句或意象,这些内容说明萧统对三曹的作品非常看重,因此笔者将萧统和三曹从身份地位和历史地位的相似性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将萧统作品和曹植作品进行比较,来说明萧统的三曹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