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反垄断法领域,对经营者集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总是不绝于耳。一方面,经营者集中有利于达成规模经济,从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不经限制的经营者集中则会成为阻碍市场公平竞争的拦路虎。鉴于此,世界各国都选择对有可能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的经营者集中进行规制,进而维护市场的自由公平竞争,为消费者福利的实现保驾护航。而在经营者集中规制过程中,申报审查制度的实施是其重要一环。因此,对现有申报审查程序的深入分析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反垄断法领域,对经营者集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总是不绝于耳。一方面,经营者集中有利于达成规模经济,从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不经限制的经营者集中则会成为阻碍市场公平竞争的拦路虎。鉴于此,世界各国都选择对有可能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的经营者集中进行规制,进而维护市场的自由公平竞争,为消费者福利的实现保驾护航。而在经营者集中规制过程中,申报审查制度的实施是其重要一环。因此,对现有申报审查程序的深入分析和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反垄断执法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反垄断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这一目标价值的实现。本文将从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制度的程序性规定出发,结合实践状况分析其现存的不足,并参考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尝试性的指出完善我国经营者集中事先申报制度的路径。以期打造更加科学、合理、可执行的申报审查制度,为营造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提供法治保障。首先,本文系统阐释了经营者集中的基本理论。界定了经营者集中的相关概念和分类标准,并指明实施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制度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必然要求。其次,本文对我国现行申报审查制度进行了分析。通过梳理相关立法文件,指出现行申报审查制度存在申报标准单一、审查时限较长,法律责任形式单一且处罚畸轻等问题。为下一步完善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再次,本文将行文视角放眼于欧盟与美国的相关立法,对域外的现金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从中提炼出可资我国借鉴的做法,为下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程序提供参考。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有针对性的对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引入多元动态的申报标准、适当缩短审查期限,合理加大处罚力度等,为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制度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提供了支持。
其他文献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的恶性犯罪,如果不及时加以惩戒,会造成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严重破坏社会的平稳秩序。我国早期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危害未能投入足够的重视,早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事实上现在也依旧在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在法律规范方面,我国1997年才第一次在《刑法》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设立。为了便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界定,规定了行为特征、经济特征、组织特征和
紧急救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弘扬。我国《民法总则》第184条明确规定了“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紧急救助产生的纠纷来自于生活中,但法律条文规定在实践中的适用存在困难,实务过程中对于法条的某些要素,法律解释尚且不清晰。本文通过对法条的立法背景,立法初衷,相关法条的对比分析和系统分析,从案例中找寻问题,对比国内外的紧急救助立法及适用,探寻立法目的和
一国之兴衰,必牵于土地。土地是国家建立的根本,是人民生活的保证,从世纪初元到新时代,关于土地的各类纷争未能停歇。人类在管理土地的制度构建上苦思冥想,目的只有一个,即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为推动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初始阶段焕发出其无限的生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重要保障。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暴露出来,农业在三大产业中
为统一规范杭州、北京、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的诉讼活动,保障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9月6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8]16号,以下简称《互联网法院规定》),分别对互联网法院的管辖范围、诉讼机制以及诉讼规则作出了一系列规范。然而,基于司法解释指导下的互联网法院在实际管辖涉网案件的过程中并不顺利。首先,《互联网法院规定》指出
尽管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但实践中依然存在已经建造完成的“违法建筑”。由于我国的公法优先性较强,所以《物权法》第30条就接纳了以保护公法价值为主的合法性要件,即对“违法建筑”采取完全负面评价的“无权利说”,但是在《物权法》第30条成为“违法建筑”权属界定的民法依据之后,“违法建筑”权属导致的相关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反而由于产生的问题的越来越多,使得许多学者对《物权法》第30条持反对声音的音量
自2010年以来,司法实践中发现并纠正了一批刑事错案。司法机关所作出的依法纠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司法环境的改善和公正司法的逐步提升,但这些错案依旧会产生对司法公正的负面影响。即使在世界范围内错案的出现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仍然要坚持杜绝错案发生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毕竟公正是司法的底线。如何防止发生错案,如何避免无辜者被错误卷入刑事案件,就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现实目标。不断反思错案暴露出的问题,
刑事缺席审判程序是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现代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是多元的,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确立正是对效率与公正价值平衡的追求。打击贪腐犯罪,实现有效追逃追赃,同时解决其他类型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不当拖延是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设立的主要目的,因此,刑事缺席审判程序针对的案件类型也较为特殊。该程序的设计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现行法律对刑事缺席审判的规定仍有不足,特别是关于被告人异议权
通过深度学习和专家辅助系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开始“自动”生成在外观上与人类创作无差别的成果,这些具有一定技术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的成果被称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我们必须正视人工智能进入文化产业的可能性,发现由此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对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体系的严峻挑战。通过对邻接权制度进行分析,发现其在价值取向、主体范围和客体要求等方面都对保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具有独特优势,进而借助现有的邻接权权利类型的设
法治,是指整个公权力的产生和运行,包含着公民的共同意志,而由法律规范了国家权力后,使得权利在社会主体之间达成有效分配的社会状态。在强势的侦查权面前,被侦查主体的地位是极度弱小的,并且侦查权作为国家公权力的一种,其自身具有国家机器的暴力性、强制性的特点,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侵犯人权的局面。据此,通过法治原则对其肆意扩张加以限制是有必的,使侦查权能合法合理的运作,进而实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购物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与侵害。网购的普遍性与其对消费者的保障程度不相对等,人们在享受网络购物的便捷的同时,也伴随着权利受侵害的威胁。大多数国人对于侵权行为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常常觉得为蝇头小利维护权利是一种精力浪费,殊不知,这种普遍的认知助长了侵权行为的扩张速度,不利于法律制度的实现与发展。惩罚性赔偿作为一种责任形式,对经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