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我们”的世界—汤亭亭《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主题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主要研究汤亭亭《孙行者》中的主题。 《女勇士》获得美国国家图书批评界奖、《中国佬》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后,汤亭亭很好地确立了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并成为在美国华裔文学圈内最令人瞩目的作家之一,其写作视野也扩大了。汤亭亭作品的中心主题都是“身份寻求”。在《女勇士》中,汤亭亭推行女性主义的立场,旨在追寻个人的性别身份,仅拘囿于“我”的世界。并且,这种狭隘的“身份寻求”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华裔群体的分裂。然而,在《孙行者》中,汤亭亭的视野开阔了,“身份寻求”的视角已转向“我们”的世界。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关注华裔群体的集体身份,她不仅设法构建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流动性特征的华裔美国人全新的混杂的族裔文化身份,同时对建设一个兼容并包的和谐的华裔群体社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对汤亭亭来说,身份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以混杂性、多样性、复杂性及流动性为特征的。在《孙行者》中,通过名字具有多层深刻含义的主人公惠特曼.阿新的声音和戏剧,通过跨文化的后现代文本的拼置,汤亭亭成功地构建了华裔美国人全新的混杂的族裔文化身份。 同时,汤亭亭在《孙行者》中试图建设一个兼容并包的和谐的华裔群体社会。她在《孙行者》中用全新的跨性别的叙事声音替代了《女勇士》中的个人型的女性的叙事声音。因此在《孙行者》中,汤亭亭融入了华裔群体内的各种声音,既未湮没男性的声音也未牺牲女性的利益,很好地表达了其对建设一个兼容并包的和谐的华裔群体社会的美好愿望。汤亭亭在《孙行者》中也采用了新的语言策略,即在人物语言中使用洋泾滨英语以及使用粤语而发生语码转换现象,以保存华裔群体语言的独特性并宣称华裔群体的团结性,建构语言能力被白人主流社会忽视并刻板化的华裔美国人的语言身份。随着华裔美国人的语言身份的建构,汤亭亭在《孙行者》中促进了华裔群体社会的建设。 因而,在《孙行者》中,随着对华裔美国人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流动性特征的全新的混杂的族裔文化身份的成功构建,随着兼容并包的和谐的华裔群体社会成功建设,汤亭亭最终实现了把写作视野从“我”的世界转向“我们”的世界。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新闻舆
诗人卡尔·桑德堡是著名的传记作家,也是美国新诗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他所处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值美国工业化运动汹涌澎湃之际,大批的移民涌入,渴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