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的桑德堡,桑德堡的芝加哥”——桑德堡《芝加哥诗集》中“芝加哥情结”之探索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10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卡尔·桑德堡是著名的传记作家,也是美国新诗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他所处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值美国工业化运动汹涌澎湃之际,大批的移民涌入,渴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与同时期诗人庞德和艾略特“向国外寻求创作灵感”不同,桑德堡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他对芝城的透彻描写为自己赢得了“芝加哥诗人”的美誉。而“工业美国桂冠诗人”的称号则是对其诗歌成就的恰如其分的肯定。 桑德堡一生创作诗集数十部,人们阅读最广、评论最多的即来自于其诗歌创作的芝加哥阶段(1912-1926),其中以《芝加哥诗集》最为突出。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对芝城表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立足于此,采取传统的主题研究及社会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桑德堡的《芝加哥诗集》进行初步探索,旨在发掘其中的芝加哥主题,即桑德堡的芝加哥情结。 “文学中的城市”并非简单的城市在文学中的再现,而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作者独特的想象性现实,即作者对城市的价值评价。城市与文学具有共同的文本性。当城市提供给文学写作现实的同时,文学文本也赋予城市一种想象性的现实。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桑德堡的芝加哥情结,即芝加哥亲和力与芝加哥体悟的结合。第二章分析了诗人芝加哥情结的形成原因。促成其芝加哥情结的因素至少有三个,即桑德堡现实主义诗人身份的自我接受,他的政治和宗教信念以及他的文化认同。第三章通过不同的意象深层次再现了《芝加哥诗集》中的“芝城”风貌。桑德堡通过这些具体意象,如人,雾与城市公共景象等将芝加哥的社会现实展现地淋漓尽致。第四章总结了通过诗歌所折射出的诗人对“芝城”的评价:芝加哥是“宽肩膀的城,”是未来之城。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更加贴切地印证了桑德堡“芝加哥诗人”的身份以及文学界“芝加哥的桑德堡,桑德堡的芝加哥”的说法。当芝加哥赋予桑德堡一种写作性现实的同时,桑德堡也赋予芝加哥一种想象性的现实。
其他文献
在内容繁复、形式不断更替的电视节目中,专题节目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手段独树一帜。对专题节目进行详细梳理,让制作者和受众更好地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对制作节
期刊
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摄像头已经不再是陌生的产品了.相较而言,摄像头属于技术含量比较小的产品.在挑选摄像头的时候注重的就是摄像头材料、象素、接口这几个考虑因素.
习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习语和习语特性的研究,为人们较好地理解和使用习语提供了良好的指导;现代语言学流派林立,语言学家、尤
期刊
风格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关注的核心是对原文风格美学价值的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获得译文风格对原语风格的最佳“适应性”。由于与原文的艺术价值或“文学性
期刊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她一生的创作实践中,不仅发出了女权主义的呼声,而且还形成了在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她的创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突破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新闻舆
砷对人体的心肌、呼吸、生殖、免疫系统均有损伤作用,低含量的砷可在人体内蓄积引起中毒,砷被列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验的重点检测元素之一。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是近几年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