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解决“城中村”存在的建设环境问题、管理机制问题、社会经济等问题,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和保障农民正当权益的重要部分。因此,对“城中村”更新问题的研究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对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土地瓶颈已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通过加强“城中村”更新,赢得土地和发展空间,成为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力求系统性的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以常州市主城区“城中村”更新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以其更新工作入手,采用点面结合(“点”是选择“城中村”的典型个案;“面”是指常州所有“城中村”)的方式,通盘考虑常州市主城区“城中村”的发展与更新。通过对“城中村”形成与演进过程、建设环境、社会经济、管理体制问题的分析研究,阐述“城中村”在政策保障与管理体制、流动人口与居民观念、土地问题与利益协调方面的更新难点。根据不同的更新强度,结合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以及常州的实际,提出了拆除重建、综合整治、文化保育、弹性应对四种更新方式,对每种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更新主体进行更新模式的组合。“城中村”的更新不是孤立发生的,本研究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城市圈层、城市道路、统筹地块、低洼易淹易涝片区、交通站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容积率、城中村自身类型等8大因子对现状城中村进行梳理。通过上述八个因子的叠加,进行综合判断,对“城中村”的更新模式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引入“城市双修”的工作理念,进行“城市修补”,改进“城中村”的市政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发掘和保护“城中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最后进一步提出“城中村”更新的策略,“城中村”更新涉及到土地政策、产权制度、规划建设、拆迁安置、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通过对常州“城中村”更新的问题和难点分析,本文提出了物质环境改善策略、社会环境改善策略、更新机制完善策略,以及整合土地资源、梳理产业结构、加快廉租房建设、加强资金保障等具体对策,希望能为正在进行的城中村改造,或将要进行“城中村”改造的有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