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州文书被学者们誉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20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五大发现”,它的发现为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路,并直接促成了“徽学”这一学科的产生。祁门谢氏宗族自始迁祖谢诠于南唐末年迁入祁门,经历了宗族的形成、发展、兴盛、衰败的全过程,至今约有千余年的历史,在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文书并遗存至今,这是徽州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祁门谢氏宗族遗存文书为中心,采用文书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祁门谢氏宗族的形成、对外扩展、经济生活、科第教育、社会关系等进行了系统分析,阐明了明清时期徽州社会变迁对祁门谢氏宗族的影响。本文主要由引言和正文两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论文的缘起、国内外学者对徽州文书、徽州文书与经济、徽州文书与教育、徽州文书与宗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本文所涉及的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正文部分主要由五个章节构成。一是对祁门谢氏宗族遗存文书进行了梳理。根据目前发现的祁门谢氏文书,按照文书内容,将其分为七类,另外对祁门谢氏文书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并分析了祁门谢氏文书的遗存原因;二是从文书研究入手,探讨了祁门谢氏宗族的形成和发展。根据祁门谢氏文书和有关文献资料,阐述了谢氏得姓的几种源流,对祁门谢氏始迁祖谢诠的身份及家世进行了考证,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了祁门谢氏宗族的形成、发展和向外扩展,并试图从中发现宗族发展的基本规律;三是从文书研究入手,分析了祁门谢氏宗族的教育情况。祁门谢氏非常重视宗族成员的教育,并为宗族成员接受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物质条件,历代以来,祁门谢氏科第蝉联、累世簪缨,为后世遗留了大量学术成果和物质遗存;四是从文书研究入手,分析了祁门谢氏宗族财产收益的途径。对祁门谢氏宗族的土地收益、经商收益以及族产、祠产积累情况进行了探讨;五是从文书研究入手,分析了祁门谢氏宗族的社会关系。从祁门谢氏宗族的管理、承祧、互助和佃仆等制度,探讨了该宗族的内部关系;从祁门谢氏宗族对地方公益事业的支持和友邻宗族的合作,探讨了该宗族的社会地位;从国课、徭役等方面探讨了祁门谢氏宗族与国家的关系。祁门谢氏宗族近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与中国古代社会紧密相连的,代表了徽州地区中小宗族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与变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在个体宗族中的具体表现。
其他文献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是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创投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之后,将其持有的股权资本转化为现金的机制及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建立和畅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渠
《太白阴经》遁甲篇是现存遁甲式法最古老的文献,它是中古数术文献和兵阴阳文献的最重要代表作之一。鉴于目前学术界对这两个领域的研究非常薄弱,本文选择《太白阴经》遁甲篇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必要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07年1月到2009年9
马塞尔·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汉学家与史学家,法国年鉴社会学派的重要成员。本文根据《中国人的宗教》(The Religion of the Chinese Peopl
角钢作为建造用碳素结构用钢,在工程结构与建筑结构中目前已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如输电塔、房屋、桥梁和船舶等。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升级,超大级别的输电网络的建设,国内对输电
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为全麻患者全麻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并存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它是气管内全
农业产业化发展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西部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产业化不仅能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
背景:输血传播性感染是重大的医学问题,为输血治疗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除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 HCV)、人类免疫缺陷
本文从华县皮影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声腔表演等方面全面展示这门精巧的民间艺术。中国皮影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的独特艺术品种,其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其中以
要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就必须推进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积极创新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兴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把处于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