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二十多年来,大学的作用和活动范围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为了响应大学内外各种重要力量的影响,美国一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型大学正在调整其传统的职能,一种新的大学模式——创业型大学日渐崛起。创业型大学以发展高科技、开拓新产业为使命,承担了发展国家和区域经济、建立工作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创业”的新作用。毫无疑问,揭示美国创业型大学的价值理念、结构和功能以及其成长过程、发展机制和制度安排,对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创业型大学的“创业”这一显著特征,对创业型大学从历史、环境、流程、机制、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主要工作包括:以埃兹科维茨的定义为基础,借鉴克拉克等其他学者的阐释,界定了“创业型大学”的概念,并揭示了它的实质与内涵;分析了创业型大学的教学、研究与创业的职能体系;探讨了创业型大学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实证分析得出创业型大学的典型特征及基准;通过比较分析对我国“985工程大学”提出了发展改革的政策建议。 本文由六章构成,各章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绪论。本章提出“创业型大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意义;概要地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及方法;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创业型大学”及其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为后面界定“创业型大学”打下基础。 第二章,主要从大学的历史发展角度,阐述了两次学术革命与大学的两次转型。相应地,两次学术革命也先后孕育和造就了两种新的大学模式:研究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第二次学术革命同样也带来了科学研究内涵的转变,即学术型科学与创业型科学的分化。 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半个世纪来创业型大学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继而从熊彼特和德鲁克两位经济学、管理学大师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入手,在比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