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型人才,促进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校数量呈现扩张趋势,高等教育逐渐普遍化和大众化,随着社会关注度的增加,民众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大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与群众的期望存在差距,部分大学生对学业缺乏兴趣和动力,或在长期的学业压力下出现厌倦学习和逃避行为,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会对提升高校教育质量造成一定的阻碍,进一步影响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战略布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对H市4所民办高校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业倦怠现状,总结倦怠表现并分析成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缓解学业倦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采用连榕教授编著的《大学生学习倦怠测量量表》,结合实际在该量表基础上进行修订,以H市4所民办高校共56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成绩下的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感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且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着中度学业倦怠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行为懈怠和成就感低。针对上述表现,引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时间管理理论和过程激励理论以及社会支持理论,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层面分析了学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首先,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注重软硬文化建设,营造学术氛围;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培育健全人格;改革考评制度,严控人才培养质量。其次,以自我管理为核心,增强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目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完善个性发展;改进学习方法,加强时间管理。再次,以社会支持为辅助,创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完善公平、公正、合理的就业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最后,以家庭关怀为铺垫,循科学教育理念,理性调整期望值;实行民主教养方式,创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